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血栓微血管病为突出表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以血栓微血管病为突出表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年龄1个月~7岁。6例均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入院前6例患儿均有前驱感染史,均有水肿表现,5例伴有高血压,4例伴有神经系统表现。1例有家族史。6例患儿确诊后均给予维生素B12、左卡尼汀、叶酸、甜菜碱等治疗。3例患儿精神神经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溶血控制、肾功能好转,随访2.5~4.5年,其中2例智力运动发育基本接近同龄儿,肾功能正常,血压控制良好,尿蛋白正常;另1例智力发育较前明显好转,但仍稍差于同龄儿,口服抗癫痫药治疗中,近1年无抽搐发作,血压维持在135/90~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24 h尿量2 000 mL左右,肌酐维持在150 μmol/L左右,离子水平正常,尿蛋白2+。1例中途退院。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血栓微血管病应早期完善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提倡尽早同型半胱氨酸筛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血栓性微血管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血栓微血管病为突出表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以血栓微血管病为突出表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年龄1个月~7岁。6例均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入院前6例患儿均有前驱感染史,均有水肿表现,5例伴有高血压,4例伴有神经系统表现。1例有家族史。6例患儿确诊后均给予维生素B12、左卡尼汀、叶酸、甜菜碱等治疗。3例患儿精神神经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溶血控制、肾功能好转,随访2.5~4.5年,其中2例智力运动发育基本接近同龄儿,肾功能正常,血压控制良好,尿蛋白正常;另1例智力发育较前明显好转,但仍稍差于同龄儿,口服抗癫痫药治疗中,近1年无抽搐发作,血压维持在135/90~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24 h尿量2 000 mL左右,肌酐维持在150 μmol/L左右,离子水平正常,尿蛋白2+。1例中途退院。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血栓微血管病应早期完善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提倡尽早同型半胱氨酸筛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血栓性微血管病 儿童
  • 简介:【摘要】 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66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献血前口服葡萄糖液对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发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2022年2~6月和2023年2~6月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车进高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学生献血者26406人次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献血前口服白砂糖糖水,实验组在献血前口服20%浓度单糖葡萄糖水,对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献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3年2~6月高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率比2022年2~6月相对低,捐献400ml血液时有明显作用。结论 献血前口服20%单糖葡萄糖水比口服白砂糖糖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尤其对捐献400ml,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