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等,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特征、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应激反应及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情况。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的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秩相关,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岗位、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吸烟与饮酒情况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班制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评分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正性情感、尊重、自尊感、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和自我效能评分均呈负相关(rs=-0.361、-0.311、-0.238、-0.261、-0.248、-0.212、-0.139、-0.188、-0.152、-0.226,P<0.01),与社会支持、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呈正相关(rs=0.312、0.279、0.547、0.493、0.429、0.599,P<0.01)。与睡眠质量评分高组比较,睡眠质量评分中、低组的付出、工作单调性、每日紧张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负性情感评分均较低,尊重、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自我效能、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状多发、每日紧张感高、高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高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3.417、2.659、2.913、1.543)。结论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睡眠 质量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采气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野外采气作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资料。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比较不同社会支持评分组间的职业应激相关因素水平。结果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24.00(19.00,28.00),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班制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评分与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工作单调性等均呈正相关(P<0.05),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等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评分高组作业人员的付出、工作单调性、睡眠障碍和每日紧张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社会支持评分低组的回报、自我效能、正性情感和工作满意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缓解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职业应激,保护其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职业性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r=0.598)、付出(r=0.186)、每日紧张感(r=0.478)、负性情感(r=0.565)、社会支持(r=0.446)和工作单调性(r=0.484)呈正相关(P<0.01),与回报(r=-0.386)、工作稳定性(r=-0.294)、提升机会(r=-0.258)、正性情感(r=-0.310)、自我效能(r=-0.312)、控制策略(r=-0.268)、支持策略(r=-0.209)和工作满意感(r=-0.398)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3.423,95%CI:2.644~4.397;OR=2.847,95%CI:2.200~3.683;OR=1.646,95%CI:1.215~2.116;OR=1.496,95%CI:1.164~1.923;OR=1.578,95%CI:1.227~2.303;OR=1.903,95%CI:1.480~2.440;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OR=0.752,95%CI:0.591~0.958;OR=0.590,95%CI:0.465~0.749;OR=0.718,95%CI:0.516~0.999;P<0.05)。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抑郁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作者: 吴辉 谷桂珍 李富冉 周文慧 邵建中 薛红册 余善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办公室,郑州 450052,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濮阳 457001,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劳动卫生科,郑州 45005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达州 635000,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濮阳 45700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外事处,郑州 451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糖脂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纳入某天然气田1 415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等信息,按照标准规范测量其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糖脂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结果1 415名研究对象中,血糖异常的检出率为21.2%(300例),糖尿病检出率为8.3%(118例);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为40.4%(572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11.3%(160例);甘油三酯异常的检出率为41.6%(58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24.7%(350例);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17.3%(245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检出率为4.0%(56例);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1.3%(18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轮班作业、低水平自我效能、低水平乐观均与血糖异常存在正向关联(P值均<0.05),轮班作业与甘油三酯异常存在正向关联(P值均<0.05);但未见轮班作业与低水平自我效能、低水平希望、低水平韧性、低水平乐观对糖脂代谢异常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轮班作业是血糖异常、甘油三酯异常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和乐观是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未见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研究人群的糖脂代谢异常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时间生物学现象 心理生理学 能量代谢 轮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