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 438.0±381.2)g,范围在1 750~3 060 g;出生孕周为(37.5±2.1)周,范围在33~40+6周。22例患儿中原发食管闭锁Ⅰ型7例,Ⅲ型15例,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食管裂孔。其中4例患儿临床症状不显著,于我科定期随访;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手术患儿中15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胃与肝粘连严重行开放手术;采用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8例。18例患儿至今随访1~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裂孔复发4例。其中,2例行24 h pH监测提示夜间病理性反流,再次行Nissen手术修补;2例无病理性反流症状,暂未再次手术治疗。18例手术患儿术后反流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5例夜间偶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14例生长发育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4例患儿身高体重暂处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以下。结论食管闭锁患儿应重视合并食管裂孔的可能;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合并食管裂孔,尤其是Ⅰ型食管闭锁术后获得性食管裂孔的发生;腹腔镜Nissen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闭锁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重建术中留置食管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对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的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放置食管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的患儿作为A组,将未放置食管引流管的患儿作为B组。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儿,其中男84例,女46例;A组81例,男51例,女30例,出生孕周为(37. 6± 2. 0)周,出生体重为(2 737±482) g, 42. 0%(34/81)存在伴发畸形;B组49例,男33例,女16例,出生孕周为(37.8±2. 2)周,出生体重为(2 826±628) g, 32. 7%(16/49)存在伴发畸形。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手术方式及技巧、呼吸机使用、并发症及诊治情况。结果71. 5%(93/130)的患儿接受胸腔镜手术,28. 5%(37/130)的患儿接受开胸手术。所有患儿在术后达到经口喂养后出院,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10~60个月。A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B组,为18. 5%(15/81)比34. 7%(1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8)。A组中Ⅰ型及Ⅱ型CEA患儿多于B组,为45. 7%(37/81)比26. 5%(1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0)。A组术中食管近远端缺失长度较B组大,为(3. 3± 1. 7) cm比(2. 7±1. 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术后,A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较B组稍长,为(8. 8±9. 2) d比(6. 1±7. 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0);A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为(48. 7± 38. 0) d比(68. 6±52. 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5);A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于B组,65. 4%(53/81)比49. 0%(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64);在吻合口狭窄需行食管扩张次数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13),为(10. 3±7.8)次比(8. 3±7. 1)次。结论食管重建术中留置食管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 负压引流 先天性食管闭锁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