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校园环境为主要干预场所,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降低肥胖发生率为目标的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以深圳市松岗小学为干预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5年级分别抽取1~2个班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干预实施1学年后超重/肥胖检出率和儿童饮食行为及体力活动水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1学年后,(1)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下降,其中,超重检出率从18.0%下降至12.4%,肥胖检出率从9.4%下降至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学龄儿童的饮食行为发生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饮食结构上选择“荤素均匀搭配”的比例提高,吃水果的频率明显增加,进食的速度明显下降。儿童选择“一周之内不吃西式快餐”的比例提高。(3)干预1学年后,儿童休闲式体力活动时间明显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不足(<180min/周)的比例明显下降;教师对学龄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态度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儿童对于体育锻炼有了更好的认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制定的干预策略对于降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有效,且对提高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改善饮食行为均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学龄儿童 超重/肥胖 干预 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