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后内/外翻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应力分布与接触面积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下肢CT薄层扫描和膝关节MRI成像,利用Mimics软件将CT和MRI图像配准后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正常下肢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对骨和软组织进行位置调整,分别建立股骨中下段骨折残留3°、5°、10°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计算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内外侧间室von Mises应力与接触面积。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人下肢及膝关节模型,其形态结构基于下肢CT和MRI重建,与真实膝关节高度相似,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股骨远端1/3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正常中立位内侧胫骨软骨的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是244.36 mm2,0.64 mpa,外侧则是196.25 mm2,0.76 mpa。与正常中立位相比,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内翻角度10°,内侧胫骨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增大至264.61 mm2,1.16 mpa,相应的胫骨平台外侧逐渐减小至31.32 mm2,0.35 mpa。而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外翻10°,内侧平台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逐渐减小至24.58 mm2,0.27 mpa,外侧胫骨软骨则逐渐增大至215.46 mm2,2.08 mpa。与正常中立位模型对比时,内侧软骨下骨应力,半月板应力大小与分布范围随着内翻程度增大逐渐增大,随着外翻程度增大逐渐减小。外侧软骨下骨与半月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股骨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间室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股骨手术应尽力避免残留内外翻畸形,应早期治疗避免膝关节周围结构损伤,进而延缓膝关节炎的进展。

  • 标签: 骨折,畸形愈合 股骨 膝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20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43.9岁。按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简单骨折27例(Ⅰ型20例,Ⅱ型7例),复杂骨折36例(Ⅲ型16例,Ⅳ型17例,Ⅴ型1例,Ⅵ型2例)。对可能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骨折类型、医疗付款方式、致伤原因、手术方式、康复起始时间、术后是否安装支具、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6.0~7.1个月(平均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45~100分,平均92.4分。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髁间棘骨折块游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相比,非游离患者的HS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5个变量(年龄、骨折类型、医疗付款方式、住院时间、髁间棘骨折片是否游离)与HSS评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只有骨折类型和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回归方程为:Y=125.591-7.790a-17.277b(Y表示HSS评分,a表示骨折类型,b表示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Ⅰ、Ⅱ型(简单骨折)的短期随访预后较好,综合分型Ⅲ、Ⅳ、Ⅴ、Ⅵ型(复杂骨折)预后较差。对于膝关节侧位X线片中髁间棘骨折块游离的患者,建议进行复位固定,骨折块未游离者不予处理。

  • 标签: 膝关节 预后 流行病学因素 胫骨平台骨折 髁间棘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体股骨标本分析加压自断螺栓(SCB)联合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膝关节标本,保留股骨骨性部分,建立标准的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AO 33-C1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骨折模型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12例(使用1枚SCB联合10枚锁定螺钉双侧LCP固定),对照组12例(使用12枚锁定螺钉双侧LCP固定)。每组模型各自完成垂直压载试验(记录系统最大轴向位移)和水平扭转试验(计算系统扭转刚度)。在生物力学机器加载压力负荷为0~1 000 N下,观察两组模型有无结构异常,并比较两种内固定模型的系统最大轴向位移和系统扭转刚度。结果在垂直压载压力为400、600、800、1 000 N四种条件下,实验组的系统最大轴向位移分别为(0.14±0.01)、(0.25±0.01)、(0.41±0.02)、(0.63±0.02)mm,对照组的系统最大轴向位移分别为(0.15±0.01)、(0.26±0.01)、(0.46±0.03)、(0.67±0.04)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600~1 000 N轴向压力下的平均最大轴向位移减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扭转至5°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系统扭转刚度分别是(2.00±0.12)、(2.02±0.07)N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双侧LCP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SCB联合双侧LCP拥有相似的系统扭转稳定性和更好的轴向生物力学稳定性。SCB具有关节内双侧加压和操作微创的优势,为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加压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加压自断螺栓 锁定加压钢板 系统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