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全球性5G移动网络的扩大覆盖、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以及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蓝牙等新技术及可穿戴式监测设备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互联网的高效率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是健康管理机构近几年正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近几年来在智慧健康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对智慧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实践进行系统阐述,包括互联网健康信息系统在检前健康信息采集与预约、个性化体检方案的制定,检中智能导检及相关检查的实施,检后健康状态数据的获取、健康状态的评估、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远程咨询与会诊、健康状态的监测随访与干预效果的动态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未来智慧健康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 标签: 智慧健康管理 互联网 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 简介:摘要分析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胃肠镜检查发现的病变及病变间的关系。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体检中心1 663例胃镜检查的结果,结合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对各疾病的检出率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别为1240例(74.6%)和423例(25.4%),40岁以上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多见。其他常见疾病包括胃体和(或)胃窦糜烂、胃底腺息肉、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胆汁反流等。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和胃癌均为早期病变。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息肉为常见病变,包括结肠腺瘤382例(23.0%),增生性息肉217例(13.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直肠癌占0.7%。结肠憩室和结肠黑变病更常见于>40岁者。结肠腺瘤以男性多见,结肠黑变病以女性多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快速尿素酶检查阳性率为32.2%。HP感染与胃底腺息肉无明确相关性(P=0.329)。胃底腺息肉与结肠腺瘤、结肠癌之间无明确相关性(P=0.152,P=0.616)。胃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有重要作用,应重视其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 标签: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健康教育 强制性体检
  • 作者: 陈梦雪 熊静远 赵莉 成果 张倩 丁钢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
  • 简介:摘要儿童时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可以更好的预防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膳食模式相对于单个营养素或食物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儿童饮食摄入情况,有助于确定饮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本文对既往文献进行分析,阐述评估膳食模式的主要方法,探讨儿童膳食模式与肥胖、青春期启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发育的关系,为儿童膳食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同时为未来儿童膳食模式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肥胖 心血管疾病 膳食模式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远程生活方式干预的400例超重及肥胖人群作为远程干预组,同时选取400例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超重及肥胖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营养师与远程干预组建立个人微信小群,运用微信平台对其进行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设定体重控制目标,对基于照片的食物日志及时反馈,给予运动指导及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但未接受远程干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数据后,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1年后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共获得有效数据755例(远程干预组371例,对照组384例),倾向性匹配后保留有效数据446例(远程干预组223例,对照组223例)。远程干预组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分别为(24.85±2.52)kg/m2、(110.21±10.53)mmHg(1 mmHg=0.133 kPa)、(4.96±0.65)mmol/L、(1.25±0.82)mmol/L、(4.87±1.11)mmol/L、(2.88±0.74)mmol/L、(306.01±95.6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6±2.28)kg/m2、(121.14±14.07)mmHg、(5.10±0.87)mmol/L、(1.54±0.83)mmol/L、(5.28±0.96)mmol/L、(3.13±0.80)mmol/L、(355.16±92.68)mmol/L(均P<0.05)。干预后,BMI减低4%~12%时,干预措施均为影响因素(均P<0.05),远程干预组BMI降低12%的概率为对照组的112.486倍(95%CI:16.852~890.266);同时,初始BMI为BMI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初始BMI每减少1 kg/m2,其恢复正常的概率为减少前的4.76倍(95%CI:3.222~5.057)。结论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有一定效果,其对超重及轻度肥胖的人减重效果显著,但对中重度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有限。

  • 标签: 超重 肥胖 教育, 远程 倾向性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