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饮用水中含量的酶标仪自动比色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本方法)。方法在0 ~ 10 μg/L和0 ~ 100 μg/L两个碘质量浓度范围内测定水含量,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水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0 ~ 10 μg/L和0 ~ 100 μg/L范围内,│r│均> 0.999 0,检出限分别为0.6、1.1 μg/L(取样量分别为200、100 μl);低、中、高3种碘质量浓度水样检测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 3%,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2.5% ~ 108.3%和93.2% ~ 108.9%,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100.3%。分别应用本方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在0 ~ 10 μg/L和0 ~ 100 μg/L范围内检测40份水样,水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99,P > 0.05)。结论本方法应用于水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酶标仪 测定范围,检测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尿中含量的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测定人尿中含量,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进行验证;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尿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r)范围为- 0.999 5 ~ - 0.999 2,检出限为6.5 μg/L;低、中、高3种浓度尿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 3%,回收率范围为92.2% ~ 109.2%,总平均回收率为99.6%。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40份尿样的尿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47,P > 0.05);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的检测速率是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7.5倍。结论酶标仪自动比色测定法应用于尿含量测定具有合理的检测线性范围,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自动化快速比色提高了分析速度,适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

  • 标签: 尿 酶标仪 测定范围,检测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安徽省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变化,为孕妇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 - 12月,选取安徽省缺乏地区庐江县庐城和泥河镇作为调查地点,依托乡镇卫生院选取产检的孕早期(≤12周)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长期随访。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含量;采集所抽取孕妇孕早期、孕中期(13 ~ 28周)和孕晚期(≥29周)上午随机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含量。对孕早期孕妇开展基线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孕妇容易缺、孕妇缺的危害、孕妇适宜补方法和含量较高的食物),富食物食用频率。基线调查结束后,在乡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推荐孕妇食用海带、紫菜等富食物补,干预活动持续6个月,并在孕晚期对孕妇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128份,盐中位数为21.5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2%(127/128),碘盐合格率为98.4%(125/12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7%(125/128)。分别在孕早、中、晚期采集孕妇尿样129、95、70份,尿中位数分别为179.0、185.5、189.7 μg/L,均处于适宜水平。干预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22.4%(28/125)、64.6%(82/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538,P < 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孕妇缺的危害、孕妇适宜补方法和含量较高的食物知晓率均较高(P均< 0.01)。孕妇孕早、中、晚期食用海带和紫菜等其他富食物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3.170、102.373,P均< 0.01)。干预前57名(45.2%)孕妇没吃过海带,干预后下降到1名(0.8%);干预前72名(57.1%)孕妇没吃过紫菜等其他富食物,干预后下降到7名(5.5%)。结论干预后安徽省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富食物食用频率和比例均明显提高,建议在孕早期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 标签: 孕妇 碘营养 知识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