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城镇化建设导致人口聚集、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间健康差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自2016年4月起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松江、嘉定、闵行和徐汇区启动了“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建设工作,招募69 116名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队列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成员基本资料,采集血、尿等标本建立生物标本库,建立包括队列成员电子医疗病历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肿瘤登记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死亡登记系统在内的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本文围绕SSACB队列设计理念、建设进程以及今后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4—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社区开展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山社区的18个居委会中简单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北门、白云、东外、花桥、蓝天一村、蓝天二村、蓝天四村和蓝天五村),纳入所抽取居委会所有符合标准的20~74岁且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最终将调查信息完整的4 995名对象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的检测收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史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体力活动等)、食物频率及血Hcy浓度等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Hcy浓度与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联。结果4 995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56.72±9.72)岁;女性、初高中学历和高体力活动者分别占64.90%(3 241名)、50.80%(2 539名)、63.20%(3 157名);血Hcy的浓度为(11.25±4.90)μmol/L,hHcy的总患病率为9.3%(467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研究对象血Hcy的浓度随着CHEI总分及水果类、奶类、海鲜类、禽类和蛋类条目分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总谷物和薯类条目分的增加而增加。在男性中,血Hcy的水平随着海鲜类和禽类条目分的增加而降低[β(95%CI)值分别为-0.343(-0.582, -0.102)、-0.225(-0.402, -0.046)]。而在女性中,除了海鲜类和禽类条目分,还发现CHEI总分及奶类、蛋类条目分的增加,血Hcy的水平随之减少[β(95%CI)值分别为-0.130(-0.207, -0.052)、-0.091(-0.148, -0.034)、-0.016(-0.026, -0.007)、-0.069(-0.122, -0.016)、-0.087(-0.157, -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HEI总分及奶类、海鲜类条目分越高的研究对象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78, 0.995)、0.915(0.864, 0.969)、0.862(0.806, 0.922)]。在女性中,CHEI总分及奶类、海鲜类条目分越高者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4(0.970, 0.999)、0.877(0.802, 0.958)、0.845(0.760, 0.941)];而在男性中仅发现CHEI总分和海鲜类条目分越高者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8(0.977, 0.998)、0.858(0.791, 0.930)]。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社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可影响自身血Hcy浓度及hHcy的患病风险。CHEI总分及水果类、奶类、海鲜类、禽类和蛋类条目分在降低血Hcy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HEI总分及奶类和海鲜类条目分越高的居民hHcy的患病风险越小。

  • 标签: 半胱氨酸 高半胱氨酸 横断面研究 膳食模式 中国健康饮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