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ST治疗组(n=48)和经气管插管给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治疗组(n=45),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分别使用细导管和气管插管给入PS,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儿均成功给,两组给后心率、呼吸、吸入氧浓度(FiO2)均明显低于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9、6.497、7.450,3.992、3.787、4.343,均P<0.05);但两组患儿给前后心率、呼吸、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NCPAP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治疗组给过程中药物反流发生率为20.8%(10/48),明显高于INSURE治疗组的8.3%(4/45)(χ2=3.876,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二次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ST治疗新生儿RDS有效,但未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有药物反流的不利因素,是否最佳选择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婴儿,早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投药,吸入 心率 呼吸 呼吸,人工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