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掌握心脏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通过对心脏介入治疗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真正使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疗效,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治疗技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病人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0~80 kg,身高150~180 cm,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RIPC组,每组30例。RIPC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实施RIPC。具体步骤如下:在右上肢上臂放置袖带,充气加压使压力200 mmHg,持续5 min后袖带放气至0 mmHg,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此为1个周期,如此进行3个周期。C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将袖带绑于病人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术后6 h(T2)、12 h(T3)和24 h(T4)时抽取病人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TnI和CK-MB浓度。术前和术后4周时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仪器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LVEF。记录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T2~4时血浆NT-proBNP、cTnI、CK-MB浓度、术后4周LVEDD和LVESD降低,LVEF升高(P<0.05)。2组病人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病人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形态学和功能参数特征,以及相关参数对于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97例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6例,女41例,年龄36~71(54±8)岁。患者均接受CMR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6例)和死亡组(21例),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和CMR参数的差异。使用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形态学和功能参数与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之间的关联,利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参数。结果平滑曲线拟合分析提示左心室整体功能指数(LVGFI)、心肌收缩分数(MCF)、每搏输出量指数(SVI)随着ECV的升高而降低[β值(95%CI)分别为-0.566(-0.685~-0.446)、-1.201(-1.424~-0.977)、-0.149(-0.293~-0.004);均P<0.05]。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舒张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LVGPWT)随着ECV的升高而增大[β值(95%CI)分别为1.440(1.142~1.739)、0.190(0.147~0.233);均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仅在较高淀粉样蛋白负荷时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β=-0.460,95%CI:-0.639~-0.280;P<0.001)。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范围2~6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1例。患者1、3、5年Kaplan-Meier曲线估计的生存率分别为92.8%、78.7%、77.1%。MCF<39%(HR=10.266,95%CI:4.093~25.747)和LVGFI<26%(HR=9.267,95%CI:3.705~23.178)在校正其余对死亡有预测意义的磁共振参数后是影响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CMR多种形态学和功能参数随着ECV升高而变化,MCF<39%和LVGFI<26%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放射学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心脏磁共振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脑组织局部氧饱和度(rSO2C)。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本院住院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择期行CPB下直视心内畸形矫治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36月,体重5~19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连续监测患儿双侧rSO2C。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CPB开始即刻、CPB结束时、入ICU时、入ICU后4、8 h、术后1、2和3 d(T0~8)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术后12个月时采用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根据是否发生CNSC分为CNSC组和非CNSC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例患儿排除本研究。18例患儿术后发生CNSC,发生率31.0%。与非CNSC组比较,CNSC组CPB过程中rSO2C最小值降低,动脉-脑氧饱和度差(da-rSO2C)最大值升高,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T2~T8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过程中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是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B过程中rSO2C降低幅度>25%、rSO2C<40%和da-rSO2C>50%持续时间延长是心脏手术患儿术后CNSC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