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共32例患者。撑开器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4.9±15.8)岁(范围18~77岁);根据AO分型,A3型3例、B3型3例、C2型16例、C3型10例。非撑开器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59.7±14.8)岁(范围21~79岁);A3型4例、B3型5例、C2型12例、C3型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17.8个月。撑开器组手术时间为(91.2±14.6)min,低于非撑开器组的(137.6±2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P<0.001);撑开器组桡骨高度为(11.5±1.4)mm,大于非撑开器组的(10.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2)。末次随访时,撑开器组与非撑开器组掌倾角(7.9°±4.4° vs. 7.5°±3.5°)、尺偏角(23.3°±5.7° vs. 22.3°±4.5°)、腕关节掌屈(63.2°±15.3° vs. 62.6°±11.1°)、背伸(63.5°±10.7° vs. 62.4°±15.2°)、旋前(69.2°±11.8° vs. 67.0°±11.0°)、旋后(73.1°±10.4° vs. 72.0°±8.7°)、VAS评分[(0.8±0.5)分vs.(0.9±0.7)分]、DASH评分[(12.9±6.6)分vs.(13.4±7.0)分],MMWS评分[(84.1±5.8)分vs.(83.5±6.2)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1例出现伸肌健激惹症状,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非撑开器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切开减压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使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可达到更好的桡骨高度恢复,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