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作者: 孙芳芳 程澄 陆慧慧 曾湛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超过2.57亿人,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合并症、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给社会及个体均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我国,慢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因此,阻断HBV的MTCT是预防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阻断HBV MTCT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抗病毒治疗 乙肝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HBV相关的ACLF基础上合并AKI的患者150例,总结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发生AKI时,93%患者合并腹水,81%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65%患者合并肝性脑病,58.7%患者合并肺部感染。AKI 1期90例(60.0%)、2期44例(29.3%)、3期16例(10.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t=2.571, P=0.011),而尿素氮、血钾及白细胞水平更高(t=3.184, P=0.002; t=2.069, P=0.040; t=2.251, P=0.026)。74.7%患者在30天内死亡,90天生存率为16.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30天或90天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低钠血症患者(χ2=4.11, P=0.044; χ2=3.901, P=0.049 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发生AKI前尿酸异常、发生AKI时存在低钠血症、合并心或肺功能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因素的患者,生存明显差。Cox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是ACLF发生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风险增加约2~3倍。结论HBV相关的ACLF患者在发生AKI时大多合并有腹水和自发性腹膜炎,AKI 1期患者多见。合并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的患者死亡风险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意味着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结局,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追求的理想终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能达到功能性治愈,一方面与病毒的自身性质相关,如表面抗原和e抗原表达水平、病毒的复制和病毒的耐药、突变等,另一方面,也与机体的免疫相关,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因素对CHB的功能性治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干扰素在内的抗病毒药物往往通过调节免疫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从免疫角度,对其与CHB功能性治愈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于为临床上追求"功能性治愈"提供依据,期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功能性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发病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DC)频数及功能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CHB患者,包括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IT)患者49例和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IC)患者100例。检测其病毒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C频数及表面共刺激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定量表达,分析CHB发病与pDC频数及功能相关性。结果IC组与IT组比较,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s水平、HBeAg水平和HBV DNA载量有显著差异;IC组谷丙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显著高于IT组;IC组pDC百分率(%)显著低于IT组;IC组和IT组的CD86+ pDC%和CD86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 MFI)无显著差异。IC患者基线pDC%与ALT水平负相关,而ALT水平与CD86+ pDC%、CD86MFI和CD86抗体结合量(antibody binding capacity, ABC)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C频数与CHB发病相关。CHB患者pDC频数越低越容易发生肝炎。因此,提高pDC频数可能抑制肝炎的发生。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 作者: 曹卫华 高媛娇 易为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 1015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机体后,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HBV清除及肝脏损伤在临床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炎症反应是宿主免疫反应的特征表现,炎症长期存在促进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固有免疫是宿主对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s)是固有免疫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慢性HBV感染肝炎的发生、HBV清除和感染的恢复中起关键作用。探索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pDCs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慢性HBV感染女性及其所生儿童1岁时HBV感染状况、对乙肝疫苗接种的应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HBV感染母亲及完成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儿童,通过医院HIS系统及LIS系统收集产妇孕期临床生化、病毒学指标、抗病毒治疗及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等信息,入组儿童1岁时儿童采取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HBV DNA。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母亲及儿童1 302例,其中高病毒载量组(母亲HBV DNA≥2×105 IU/ml)600例,低病毒载量组(母亲HBV DNA<2×105 IU/ml)共702例。高病毒载量组中587例孕中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用药组),13例未使用抗病毒药(未用药组)。低病毒载量组儿童无慢性HBV感染发生,高病毒载量组5例(0.83%)发生HBV感染,3例(0.51%)发生在用药组,2例(15.38%)发生在未用药组。低病毒载量组母婴阻断失败率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χ2=5.87,P=0.015),用药组母婴阻断失败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χ2=29.195,P=0.001)。1 297例未发生HBV感染儿童HBsAb水平<10 mIU/ml、10~<100 mIU/ml和≥100 mIU/ml的百分率分别为1.15%、15.65%和83.1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母亲孕期总胆红素水平和是否患甲状腺功能减退与1岁HBsAb水平相关(χ2=29.003,P <0.05)。结论高HBV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HBV母婴传播。HBV感染女性所生儿童出生后应加强随访乙肝疫苗应答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宿主后并不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而是通过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病变,使疾病进展。HBV感染宿主后有着不同的结局,这与感染HBV的宿主年龄、性别、种族等有关。然而,当同种族、性别及年龄相当的宿主经同方式感染相同的HBV亚型后,亦会出现不同的预后。这提示宿主免疫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细胞因子通路中相关遗传因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不同的临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针对与慢性HBV感染相关的免疫遗传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这些研究中发现的慢性HBV感染宿主免疫遗传决定因素的潜在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期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免疫遗传决定因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先天Toll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 作者: 曾湛 程澄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发生,一方面与病毒的复制和多种病毒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另一方面更在于宿主体内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与HBV的相互作用,对HBV感染后的转归及CHB的发病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活跃的时期,也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本文就HBV及其相关蛋白产物与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识别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肝纤维化程度在2期(METAVIR评分)及以上的慢乙肝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需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过程中肝穿活检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的金标准,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难以开展。本研究旨在评估无创性指标评价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268例行肝穿活检的HBeAg阴性未治疗CHB患者,其中173例需抗病毒治疗(纤维化≥F2,METAVIR评分)均接受了至少4年ETV治疗,临床及病毒学评价在基线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各进行1次。FIB-4评分被用来评估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纤维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处于F1、F2、F3、F4期的CHB患者分别为95、108、50、15例。FIB-4评分可较好的鉴定出伴严重肝纤维化的CHB患者(F3-F4期),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 (95%CI 0.716-0.834)。F2、F3期患者,ETV抗病毒治疗1年、2年后FIB-4值显著降低(P<0.01)。而F4期患者,FIB-4值抗病毒治疗4年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ETV 4年抗病毒治疗中FIB-4值显著降低,提示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FIB-4评分可一定程度上反应抗病毒治疗疗效和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FIB-4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