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化正畸时代的来临,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牙-颌-面特征所体现出的技术优势越趋显著。在口腔正畸诊疗中,X线头颅侧位片、锥形束CT、牙颌模型及软组织面像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资料,应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必将给口腔正畸专科诊疗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当前,主流二维图像的特征识别技术已臻成熟,而三维特征识别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而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将主要综述人工智能在识别牙-颌-面特征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并阐述相关重点识别技术。

  • 标签: 口腔正畸 人工智能识别 牙-颌-面特征 识别算法 性能评测
  • 作者: 苏红 韩冰 王秀婧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 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 mm,拔除上4下5组:(8.9±2.1) 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 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 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 mm,拔除上4下5组:(3.8±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 标签: 骨性Ⅱ类 均角 深覆盖 拔牙模式 头影测量
  • 作者: 苏红 韩冰 陈贵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北京 100034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未经治疗状态下错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M/PP)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共纳入1403例患者,涉及36个变量,以UM/P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变量影响权重解释模型。结果治疗前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回归模型纳入16个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是否双颌前突、安氏分类、垂直骨型、覆覆盖以及部分头影测量变量等,可解释56.5%的变异。排名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NB角(Beta值0.690),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81)及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23)。结论自然发育状态UM/PP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SNB角、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和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SNB角对UM/PP影响最大,下颌越后缩,上颌第一磨牙越代偿性后倾。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 自然代偿 影响因素 下颌后缩
  • 作者: 沈琳慧 许天民 马慧雨 周彦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三门诊部 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口腔医院正畸科 15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对正锁患者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进行三维数字化测量,比较正锁后牙与对照组后牙在牙齿水平上的差异,探索正锁后牙在牙槽骨中的空间位置和牙周硬组织特点。方法选取后牙正锁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6名,女性24名,平均年龄为(25.0±7.6)岁。对照组为双侧后牙覆覆盖正常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4名,女性26名,平均年龄为(24.0±6.4)岁。正锁组最终纳入测量的为12对颌前磨牙(共24颗)、12对颌第一磨牙(共24颗)以及39对颌第二磨牙(共78颗)。对照组共有120对颌前磨牙(共240颗)、60对颌第一磨牙(共120颗)以及60对颌第二磨牙(共120颗)。拍摄CBCT,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牙槽骨中牙根位置、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牙槽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样本,保证锁组和对照组样本数量匹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正锁组和对照组后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无统计学差异。正锁组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转矩交角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组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长轴交角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锁组上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而下前磨牙大于对照组。正锁组第一磨牙,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釉牙骨质界(ECJ)根向6 mm和8 mm水平,均与对照组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组第二磨牙,上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4 mm水平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6 mm水平,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上颌前磨牙外,下颌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第二磨牙均显示出正锁组及对照组之间,根尖部位牙槽骨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锁后牙颊舌向的改变是倾斜移动和整体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正锁第二磨牙的牙周风险可能较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更高;正锁的下颌后牙比上颌后牙牙周风险更高。

  • 标签: 正锁 三维数字化测量 锥形束CT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的“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的出现,使正畸矫正器的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的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的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的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的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的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三维影像技术在口腔正畸学的临床应用北京大学口腔正畸科颅颌面三维影像实验室许天民随着计算机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颅面畸形的诊断已不再局限于头颅正、侧位片,石膏模型,以及颌面相片等传统手段,CT、MRI、面部三维照相、三维数字模型等正逐渐走进正畸医师的视野,然而这些现代技术手段有哪些还处在概念阶段?有哪些已经可以临床应用了?这些高科技手段到底能给正畸医师带来什么帮助?能给口腔正畸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 标签: 口腔正畸科 北京大学 论文摘要 学术年会 综合医院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经典的直丝弓矫正器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丝弓矫正器的新型矫正器,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器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器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器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