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北京地区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总体患病、抑郁障碍患病的年龄和性别效应及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6~16岁在校中小学生的抑郁障碍患病。第一阶段采用儿童行为调查表对高危儿童青少年进行初筛,第二阶段采用简明儿童少年国家神经精神访谈工具对初筛阳性的患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筛查,由2名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4版中关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最终诊断抑郁障碍的人数。该研究属于流行病学类的调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思路。同时采用χ2检验对比其年龄及性别效应。结果北京市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患病为2.29%(234/10 215例)。其中男童的患病为1.80%(106/5 866例),女童的患病为2.94%(128/4 349例)。抑郁障碍的患病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障碍的患病增高。12岁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15岁前后达到峰值。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问题、退缩抑郁、焦虑抑郁、体诉及冲动行为等方面。结论北京市6~16岁在校生的抑郁障碍患病为2.29%。抑郁障碍发生在中小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在小升初和中考前后两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抑郁情绪,尤其需要关注女童的情绪问题。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和诊治过程中,抑郁情绪的非典型症状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抑郁症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北京地区 年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