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史家们大都会同意,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

  • 标签: 电视剧 《走向共和》 人物形象 袁世凯 历史 教育
  • 简介:关于辛亥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是这个革命在何时和如何终结?1640年的英国革命终结于1688的光荣革命,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以第一执政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制定宪法后宣告:“革命已经稳定在革命开始时的若干原则上,革命结束了!”1804年的《拿破仑民法典》是这次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有了这些成果,史册刻上胜利这个词,可谓名副其实。

  • 标签: 辛亥革命 段祺瑞 共和 《权利法案》 法国大革命 光荣革命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的贡献应该肯定.但不能否定有其天生弱点。例如.虽然有一些抗议精神,但是制度上没有形成分权制约;另外,没有形成法治精神.这对经济自由也是压制的。结果.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发展不起来。再加上先秦诸子思维方法中缺少逻辑.实证精神的弱点,中国传统文化也发展不出现代科学。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张力 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 思维方法
  • 简介:最近我听到很多提倡儒学、国学言论,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我想,假如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乃至四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很难对这些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充分的历史知识,同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虽然自知所知无多,还是感到有责任说几句话,我今天想说三个问题。

  • 标签: 风格 儒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 近代中国 历史知识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流行“干部必读”12本书,是最高领导人或最高领导机关规定的。其中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自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经典,记得还有一本是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1953年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出版,跟着是以此为指导思想编出来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翻译过来,更成为知识阶层人人必读的经典。回首话当年,什么阶级斗争为纲,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都与中了这些必读书的毒密不可分。

  • 标签: “知识工程”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读书 《政治经济学》 计划经济体制 最高领导人
  • 简介:辛亥革命结束了清帝国260多年的统治。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以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为标志,不但国民党陷入困境,民国亦名存实亡。从1911年10月10日起义至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内政局跌宕起伏,成败交替。痛骂袁世凯专制、反动,可以解恨但无法增加政治智慧。袁氏本来是新旧参半的人物,要回答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清末新政的翘楚,为什么没有在各方压力下继续前进。这里蕴藏着值得认真探讨的政治经验。本文着重从国民党和孙文方面的策略失误来看其中的症结。“春秋责备贤者”,与其骂反动派,不如让有志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人们得到必要的教益。

  • 标签: 宪政 国民党 解散 政治经验 政治智慧 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