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颅底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穿刺难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ITN患者127例,均采用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Dyna-CT)下PBC治疗,术中测量卵圆孔形态学数据,手术前后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不同形态卵圆孔的横截面积和暴露角度、穿刺难度和时间、患者手术前后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难度、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结果127例患者颅底卵圆孔的形态分为标准卵圆形(82例)、杏仁形(9例)、狭长形(13例)、裂隙形(8例)、不规则形(15例)。不同形态卵圆孔的横截面积、暴露角度及穿刺难度、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难度呈正相关关系(r=0.359,P<0.001),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横截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0.280,P=0.007)。不同形态卵圆孔患者手术前后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a-CT三维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底卵圆孔形态学特征,使用该技术可指导卵圆孔穿刺,评估PBC术的穿刺难度,但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 标签: 颅底卵圆孔 形态学特征 Dyna-CT三维成像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置管部位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颈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51例患者,年龄36~98岁,性别不限,按植入电极不同部位分为背根神经电刺激(DNRS)组和脊髓背柱电刺激(DCS)组,DNRS组25例,DCS组26例,均采用频率小于300 Hz,脉宽60~360 μs的低频电脉冲模式,电压根据患者主诉调节。于患者术前(T0)及术后1 d(T1)、3 d(T2)、7 d(T3)、1个月(T4)、2个月(T5)、3个月(T6)时采用数字等级评分法(NRS)、睡眠质量评分(QS)、总有效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于患者术前(T0)、术后1个月(T4)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并记录术后患者电极程控次数,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与T0相比,两种术式T1~T6时患者的NRS、QS、HAD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两组间各时点NRS、QS、HA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RS组术后各时点总有效率分别为80%(20/25例)、76%(19/25例)、76%(19/25例)、80%(20/25例)、64%(16/25例)、60%(15/25例),DCS组治术后各时点总有效率分别为65%(17/26例),81%(21/26例),77%(20/26例),73%(19/26例),62%(16/26例),58%(15/26例);两组间各时点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0.679、0.938、0.560、0.856、0.867,均>0.05);DNRS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程控次数较DCS组低[(3.8±1.9)<(5.9±1.5),t=4.29,P<0.001]。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背柱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电刺激覆盖范围精准稳定、程控次数少的优点。

  • 标签: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 背根神经电刺激 脊髓背柱电刺激 程控次数
  • 作者: 任玉娥 刘广召 刘小会 樊肖冲 郭玉娜 何明伟 孙海燕 贺永进 蒋宗滨 李君 赵国利 赵森明 周华成 傅志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石家庄市 0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天津市 30019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44,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北京 10085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石家庄市 05005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疼痛科,哈尔滨市 150001,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济南市 250021
  • 简介:摘要面神经阻滞(注射)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规范应用。本共识由国内相关领域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对面神经阻滞(注射)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这种治疗方法。

  • 标签: 面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面神经注射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方法1.制定暂定版量表: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特征及目前国际常用的疼痛诊断量表,结合我国疼痛临床的实际情况,制定量表的初稿,经专家组审议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暂定版量表;2.暂定版量表的验证:从国内8个研究中心随机调研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8例,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2例;3.量表的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的检验,并行诊断性评价。结果暂定版量表的效信度良好,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59.481%,各条目因子载荷介于0.407与0.739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的模型拟合相关参数良好:χ2/df为1.76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58,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01,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68,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0,增量拟合指数(IFI)为0.922,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4;AUC值为0.773,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63.4%,截断值为66.5。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效信度良好,量表结构稳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痛 量表 中国版 制定 验证
  • 作者: 任玉娥 刘小会 程志祥 樊肖冲 樊碧发 黄东 胡永生 蒋宗滨 罗芳 马柯 钱涛 孙涛 孙洪涛 杨立强 俞文华 仲骏 赵宗茂 周华成 刘广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石家庄市 050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京市 2100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市 100029,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长沙市 41001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 10005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北京市 10007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092,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市 0500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济南市 25002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简介:摘要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目前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存在差异。本共识系国内疼痛科与神经外科专家共同编写,对PBC的相关解剖、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应用此种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疼痛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并接受PBC治疗的19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根据2015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BC治疗;(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病历记录不完整、出院后随访丢失。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面部单纯疱疹分为疱疹组和非疱疹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ASA分级、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口服药物种类、术前数字等级评分(NRS评分)、患侧、累及神经分支、血液检验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CD4+和CD8+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手术操作时间、球囊持续压迫时间、注射造影剂容积、全麻机械通气时间、术后NRS评分多方面进行比较。采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然后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与PBC术后面部单纯疱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1例患者最终完成研究,其中49例(27.1%)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132例(72.9%)未发生单纯疱疹感染。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0,95%CI=1.064~1.287,P=0.001)、女性(OR=8.030,95%CI=1.461~44.150,P=0.017)、病程(OR=1.363,95%CI=1.188~1.465,P<0.001)、CD4+计数下降(OR=0.879,95%CI=0.783~0.987,P=0.029)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相关。结论年龄、女性、病程、CD4+计数下降是PBC术后发生面部单纯疱疹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单纯疱疹 危险因素 球囊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中不同压迫时长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PBC治疗的PTN患者59例,性别、年龄不限。按术中球囊压迫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3组:A组压迫120 s,B组压迫150 s,C组压迫180 s。记录3组患者病史信息,术后24 h和1、3、6个月时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复发率,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4 h并发症(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周疱疹、角膜炎、复视、耳鸣、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面部麻木和咬肌无力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24 h和1、3、6个月时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复发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时,口周疱疹、角膜炎、复视、耳鸣及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术后24 h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发生率较高(P均<0.05);与术后24 h相比,各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咬肌功能大多数可恢复至正常,中重度面部麻木的患者比例也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PBC术中不同压迫时长均能有效治疗PTN,且6个月内疗效相当,但压迫120 s既能保证治疗有效,又能减少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发生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压迫时间,球囊 治疗结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疼痛学科有一个规范化的命名能直接反映出其所代表的内涵非常重要。自卫生部2007第227号文件发布后,疼痛学科在临床医疗当中的正式名称得以确立为"疼痛科",此已成为业内的主流名称。至于其英文名称,作者在回顾Pain Medicine,Pain Management,Algology,Painology等名词后,认为采用2006年Burgess提出的名词"Algiatry"指代疼痛病学科,使用"Algiatrist"指代疼痛科医师为好。

  • 标签:
  • 作者: 贺纯静 蒋宗滨 段自坤 杨立强 林学武 宁杰 维拉 李仁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5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安徽省蚌埠市 23300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 简介:摘要硬膜外阻滞疗法是临床疼痛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许多疼痛和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本共识由国内知名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主要介绍硬膜外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旨在帮助疼痛科与麻醉科医生更好地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神经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