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评估个体化中医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中医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2hPG、FPG)。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2hPG、FPG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2hPG、F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中医饮食护理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 中医饮食护理 糖尿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镜下黏膜活检术中应用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在儿童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4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在40例患儿中,3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其中9例为诊断困难病例。2.气管支气管结核33例,包括24例(72.7%)干酪样坏死物破溃入管腔,9例(27.3%)黏膜肿胀、外压;支气管黏膜活检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为肉芽肿、淋间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改变;不同部位快速现场微生物学评价(M-ROSE)阳性不一:干酪坏死处阳性6例次(13.6%,6/44例次),肉芽增生处阳性4例次(12.5%,4/32例次),充血水肿处阳性2例次(22.2%,2/18例次),黄白色坏死物处阳性0例次,病变与正常黏膜交界处阳性54例次(81.8%,54/66例次);黏膜病理均为肉芽肿、渗出、坏死改变,其中22例结核性肉芽肿,5例特征性结核结节,11例抗酸染色阳性。3.结核性胸膜炎7例患儿,胸腔镜下为胸膜黏连严重,胸膜充血、水肿,4例临床诊断困难的病例清理黏连带后见胸膜散在分布干酪样粟粒结节;胸腔镜下活检C-ROSE以坏死、组织细胞为主要表现,见多核巨细胞,但肉芽肿少见;不同部位M-ROSE结果:粟粒样结节处阳性8例次(占80.0%),黏连带处阳性0例次,充血水肿处阳性2例次(14.3%);活检病理提示肉芽肿、坏死改变,其中3例特征性结核结节,2例抗酸染色阳性。4.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检测19例患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其中NGS阳性7例(36.8%),Xpert MTB/RIF阳性8例(42.1%),NGS和Xpert MTB/RIF均阳性5例(26.3%)。结论呼吸内镜联合ROSE技术在儿童活动性肺结核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儿童 活动性肺结核 支气管镜 胸腔镜 快速现场评价
  • 简介:摘要:强直 性脊柱炎( AS)属于一种炎症病变,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这种疾病迁延不愈,让患者承受着长期的煎熬,从而给患者的躯体以及心理都造成了非常大的痛苦。 AS发病早期难以引起患者的警觉,故而发病时往往已经较为严重;再者,此病误诊率高且后期易于致残,严重地威胁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当前督灸疗法在 AS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故而临床医生有必要对此种疗法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AS 督灸疗法 治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督灸治疗在早期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选择柳氮磺胺砒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督灸治疗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能够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数据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治疗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生理疼痛改善情况非常明显。

  • 标签: 督灸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分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肢体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为(1.61±0.83)分,显著低于常规组(4.19±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下肢FMA评分为(27.34±4.1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18.97±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GQOLI-74总评分为(86.49±4.93)分,高于常规组(60.15±5.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中药湿热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针对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此段时间所在科室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10例展开研究,依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55)采取单一用药方式,而研究组(n=55)则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比治疗6个月椎基底动脉血流最大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3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钱子巴布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方法对新西兰白兔和豚鼠进行皮肤给药,以新西兰白兔为模型研究马钱子巴布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以豚鼠为模型研究马钱子巴布剂的过敏性。结果马钱子巴布剂应用,新西兰白兔的皮肤无任何刺激反应,豚鼠的皮肤也无过敏反应。结论马钱子巴布剂的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外用型新型剂。

  • 标签: 马钱子巴布剂 皮肤刺激性 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