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5月72例关节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治疗关节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失代偿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有784例HFrEF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或轻度FMR组338例(43.1%),中度FMR组416例(53.1%),重度FMR组30例(3.8%)。90天随访结果表明,与无或轻度FMR患者比较,中度和重度FMR患者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增高,分别为12.4%(42/338)、20.9%(87/416)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FMR和重度FMR均是HFrEF患者短期随访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9(1.225~2.584, P<0.01)和2.330(1.123~4.835, P<0.05)。结论在急性失代偿HFrEF住院患者中,中、重度FMR的发生率较高,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二尖瓣反流,功能性 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 发生率 预后,短期
  • 简介:摘要:为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查清地震各种构造形态的反射特征,除了保证好的采集效果外,还对资料整理的准确有很高的要求。SPS数据中接收点集定义了详细的接收点组或参数标记的物理点记录,震源文件记录了详细的炮点或者可控震源处的物理点记录;关系文件描述了接收点与震源的相关记录,用于定义现场记录号和炮点间以及记录桩号和接收器组间的关系。这些资料整理的准确性关系到后续的处理解释等工作,因此为了保证SPS的准确,必须保证每一炮对应的检波点位的坐标是准确的。

  • 标签: SPS 检波点 坐标 地震辅助数据整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一微挤压一次3D打印皮肤组织方法的可行。方法从人皮肤真皮层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以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用明胶、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原组成支架材料,通过微挤压法打印真皮层和表皮层,凝血酶交联支架材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3D打印皮肤组织的细胞分布。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3D打印皮肤组织内细胞的活性。采用甲苯胺蓝渗透试验检测打印皮肤组织的屏障功能。结果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占98%以上。当支架材料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真皮层和表皮层分别为5 mg/ml和1 mg/ml,成纤维细胞(4×106个/ml)打印8层,HaCaT细胞(5×106个/ml)打印1层时,制备的3D打印皮肤组织气液培养7 d后,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皮层和真皮层分层良好,表皮层厚度为(63.5±3.5)μm。3D打印皮肤组织浸没培养2 d和气液培养7 d,细胞活性分别为(90.2±0.9)%和(95.3±0.8)%。3D打印组织皮肤气液培养7 d后和正常皮肤具有类似的屏障功能。结论我们建立了单一微挤压一次3D打印皮肤组织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结构、表皮层厚度和屏障功能类似于正常人皮肤组织的组织工程皮肤,有可能成为未来批量生产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HaCaT细胞 微挤压打印 组织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62例初诊ACS患者、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DSC的表达水平;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分析M-MDSC在ACS、SAP和HC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GM-CSF、IL-6、Arg-1和iNOS水平的相关。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SAP组和HC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DSC水平又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F=28.502,P=0.001)。M-MDSC水平与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经治疗后,ACS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结论M-MDSC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疾病的免疫调控,有望成为ACS调控的新靶点。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