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患者因直肠腺癌伴双肺多发转移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无效,改用安罗替尼12 mg/d口服,治疗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在安罗替尼第2周期治疗期间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和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肌酐正常,肾脏穿刺病理学提示肾脏血栓微血管病,符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相关肾损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停用安罗替尼,给予降压及对症治疗,水肿逐渐消退,尿蛋白逐渐减少,3个月后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抗肿瘤药 血栓性微血管病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患者青年男性,因皮肤紫癜、血尿、大量蛋白尿、肌酐升高、高血压就诊,肾组织活检病理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伴新月体形成,IgA、C3、C1q沿系膜区沉积,电镜示系膜区、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心脏彩色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最初诊断为IgA血管炎,予甲泼尼龙 80 mg 每日1次静脉输液,环磷酰胺0.6 g 静脉输液1次,利妥昔单抗600 mg 静脉输液1次,治疗18 d后出现脑出血,治疗1个月后出现发热伴肾功能恶化(肌酐 351 μmol/L)。心脏彩色超声见室间隔缺损,破口处和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形成;血培养示血孪生球菌,最终诊断感染心内膜炎。予左氧氟沙星 0.25 g 每日1次静脉输液+头孢曲松2 g每12小时静脉输液共8周,转外科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甲泼尼龙减量为40 mg 每日1次静脉输液并逐渐减停。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血培养持续阴性,治疗后14个月肌酐降至86 μmol/L。感染心内膜炎有时表现不典型,且与IgA血管炎在临床和病理有相似之处,可能误诊为IgA血管炎。对表现为紫癜和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注意除外感染心内膜炎。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血管炎
  • 简介:摘要肉芽肿血管炎是一种系统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血管,主动脉受累罕见。本例患者为52岁男性,临床表现为皮肤、肺、肾、周围神经、心脏、主动脉多系统受累,皮下肿物病理提示坏死性、肉芽肿炎症,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cANCA)1∶80,诊断为肉芽肿血管炎,予甲泼尼龙1 g/d 静脉滴注3 d后改口服泼尼松60 mg/d,环磷酰胺 0.2 g 隔日1次静脉注射,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主动脉壁间血肿吸收,其他器官受累亦好转。肉芽肿血管炎累及主动脉罕见且危重,需早期识别和治疗。

  • 标签: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壁间血肿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近年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逐渐成为DR的一线治疗方案。抗VEGF药物的全身用药可能带来肾损伤,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肾脏不良作用却很少被临床医师关注。本文报道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肾损伤加重病例,并回顾文献,帮助临床医师认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能出现的肾脏损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内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