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推拿联合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对于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有鼾症的儿童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小儿推拿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小儿推拿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实施穴位上贴敷中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进行治疗后鼾症的症状明显好转,出现打鼾、用口呼吸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小儿鼾症选择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推拿 中药穴位贴敷 小儿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辅助化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21例经病理确诊的M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入组的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6岁3个月)中,肿瘤主要来源于第四脑室(66.7%,14/21例);病理组织分型以经典型最多见(61.9%,13/21例);分子分型中4型居多(47.6%,10/21例);高危组15例(71.4%),余6例(28.6%)低危组患儿均未发生转移(M0期);有16例(76.2%)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随访至2019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经综合治疗,死亡11例,复发6例,2年生存率为61.5%,5年生存率为51.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无播散、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短的患儿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男童MB发病率高于女童,经典型是MB患儿主要组织病理学亚型。肿瘤有无播散、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长短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儿童 髓母细胞瘤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高危因素与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COG)、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学组儿童横纹肌肉瘤协作组(CCCG-RMS)制定的危险度分组,筛选原发于头颈部的高危儿童横纹肌肉瘤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刺病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分析原发部位、年龄、病理分型、转移等因素与诊疗策略、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儿29例。其中男17例(58.6%),女12例(41.4%);原发部位:眼眶区占位7例(24.1%),脑膜旁占位22例(75.9%);临床分期:Ⅲ期2例(6.9%),Ⅳ期27例(93.1%)。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死亡14例,存活15例,无病生存10例,总生存率为48.3%(15/29例),无病生存率为34.5%(10/29例)。Kaplan-Merier曲线分析提示总生存时间(76.0±12.0)个月,95%可信区间(CI):53.5~93.2个月;无事件生存时间(62.5±10.6)个月,95%CI:47.0~83.9个月。结论高危组头颈部RMS患儿预后相对较差,中枢神经侵犯是重要的致死因素,密切随访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是提高RMS预后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头颈部 高危组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FMT)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F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6~64岁;肿瘤最大径1.5~4.0 cm。大体检查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3例OFMT有纤维性假包膜及不连续骨壳,肿瘤实质呈分叶状,细胞密度不均,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腻,灶区可见小核仁,排列呈巢状、短条束状、镶嵌状,基质呈纤维黏液样及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1例局灶性表达CD10。结论OFMT相对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217例(患眼335只)婴儿期R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点:217例婴儿期RB患者中,男129例,女88例,男女比例为1.47∶1.00;中位年龄6.06个月;单眼发病99例,双眼发病118例,双单眼发病比例1.19∶1.00,5例有RB家族史患儿均为双眼发病;首发症状以白瞳、瞳孔黄白反光为主(183例,84.3%),其次为斜视(18例,8.3%)。患眼335只,其中眼内期304只(90.7%),以D期多见(146只,43.6%);眼外期26只(7.7%),主要侵犯视神经和/或视神经断端;远处转移期5只(1.5%)。2.生存分析: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67个月,失访2例,复发21例,死亡19例,总体生存率为91.2%。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预计生存率为91.1%;其中眼内期生存率96.2%,眼外期73.1%,5例远处转移期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2,P<0.001);单眼发病生存率(95.9%)、双眼发病生存率(8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P=0.023)。3.眼摘及保眼情况:217例患儿保眼率为68.9%,A、B、C期的保眼率为100.0%,D期的保眼率为80.1%,E期保眼率为35.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3,P=0.004)。化疗前行眼摘手术的患儿35例(其中D期6例,E期11例),化疗后眼摘67例(其中D期22例,E期36例),在化疗前后D、E期的眼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6,P=0.012)。4.不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化疗不良反应分级,0级26例(12.0%),Ⅰ级98例(45.1%),Ⅱ级59例(27.2%),Ⅲ级23例(10.6%),Ⅳ级11例(5.1%),主要表现为化疗后骨髓抑制(132例),未出现第二肿瘤,仅4例出现一过性听力异常,并在随后的复查中恢复正常。结论婴儿期RB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眼别、不同临床分期等因素均可影响患儿预后,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降低其眼球摘除率。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婴儿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实体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11例儿童常见胸腹部来源恶性实体瘤中33例发生CNS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常见恶性实体瘤发生CNS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1例儿童常见胸腹部来源的恶性实体瘤患者中,发生CNS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15例(5.9%,15/264)、肝母细胞瘤13例(4.8%,13/274)、肾母细胞瘤2例(3.2%,2/63)、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3/10)。恶性实体瘤发病年龄3~189个月,中位发病年龄26.5个月;自诊断原发实体瘤到明确CNS转移诊断的时间为0~100个月,中位时间为18个月。脑转移瘤最多见,共30例;脑膜转移3例;脊髓受累5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例阳性(2/3)。33例诊断CNS转移病例中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者5例,单独手术者2例,单独放射治疗者3例,仅化学治疗者23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33例CNS转移病例的生存时间为(16.96±3.19)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14.7%。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单纯颅内手术、单纯放射治疗及单纯化学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40.50±4.32)、(3.00±0)、(35.50±5.50)及(10.35±2.84)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0、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2),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组预后最好。结论儿童胸腹部来源恶性实体瘤以肾透明细胞瘤肉瘤出现CNS转移的发生率最高,出现CNS转移后预后不良,但积极给予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能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肿瘤 肿瘤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