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肝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术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术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肝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肝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胰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结论肝左外叶、左尾状叶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肝脏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完成度逐渐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上升,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地铁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占比最大,项目施工过程繁琐、技术难度较高、投资较大,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和土方开挖是施工重点。基坑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将会增加技术难度,构建合理安全的支护体系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可增加施工安全性,确保工程质量。

  • 标签: 地铁施工 基坑开挖 基坑支护 明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腹腔引流管拔管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53例,年龄(58.68±8.65)岁。依据LPD后腹腔引流管采用的拔管指征分为两组: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患者作为ERAS组(n=61),以传统拔管指征为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66)。ERAS组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即可拔管:(1)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无胆汁、无胃肠内容物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活动性出血;(2)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5 000 U/L。对照组同时满足以下三点可拔管:(1)腹腔引流液无胆汁、无胃肠内容物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活动性出血;(2)自术后第1天始,每间隔1 d测定引流管引流液淀粉酶,连续2次血清淀粉酶浓度<5 000 U/L;(3)腹腔引流液量小于100 ml/24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行LPD,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比7(5,9)d]、第一次经肛门排气时间[3(2,4)比3(3,5)d]和术后住院天数[14(10,18)比17(14,22)d]均缩短,住院费用减少[10.33(9.64,11.52)比11.22(10.38,13.58)万元],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LPD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基于ERAS理念定义的腹腔引流管拔管指征指导LPD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康复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方法众多,本团队认为胰肠吻合形成"窦道愈合"有助于减少胰液外渗及肠液反流。纤维层愈合以机械连接为基础,其连接形式多种多样。本团队总结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的经验,采用改良的"双针胰肠吻合法"并配合"变径可测量引流导管"支撑胰管,在胰肠吻合口形成"窦道愈合",现将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支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后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3例采用结肠后入路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61.9±8.8)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结肠后入路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285.7±49.8)min,其中标本切除时间为(120.0±10.5)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 ml,出血量范围50~800 ml。53例患者术中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3例(端端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25、385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术中5例(9.43%,5/53)因横结肠系膜受侵而离断结肠中动脉、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术后5例(9.43%,5/53)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胰瘘4例,出血合并胃排空障碍1例。5例离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5.40±1.14)d,均未发生结肠缺血坏死;48例未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92±1.03)d。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达到R0切除。结论结肠后入路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巨大肿瘤、胰头钩突部肿瘤和(或)伴有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受侵的患者安全可行,可实现R0切除。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术治疗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的13例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60.9±8.4)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5例。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M(Q1,Q3)]390.0(355.0,435.0)min,术中出血量[M(Q1,Q3)]800.0(300.0,1 100.0)ml。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均为胸腔积液,其中门静脉血栓伴胸腔积液1例,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及胸腔积液穿刺后治愈。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5±5.5)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冰冻病理:左肝管切缘阴性12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术后病理:胆管腺癌12例,胆管黏液腺癌1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例,R0切除率100.0%(13/13)。13例患者肿瘤长径(2.9±0.9)cm。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8/12)。结论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腹腔镜根治术中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 Ⅲa型 原位右半肝切除 左侧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