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今天,国家加大了对高校阶段神经内科临床实习重视力度。实习学生缺乏足够经验,所以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要采用新型 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临床应用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对 PBL方法与资料介绍,写出了 PBL教学模式应用带教结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 PBL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镇痛及护理在无痛分娩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26例选择无痛分娩产妇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13例。参考组进行分娩护理,试验组加以穴位镇痛,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均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镇痛及护理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

  • 标签: 穴位镇痛 无痛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4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21例。参考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护理,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有效减少留置尿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剖宫产 术后留置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早期还纳末端回肠造口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快速康复外科(FTS)造口还纳最佳时机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诊治65例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早期还纳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30例)和常规还纳组(常规干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感染、造口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早期还纳组手术时间少于常规还纳组[(37.53±10.23) min比(60.23±16.56) min,t=-6.513,P<0.05];造口护理费用、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难易程度低于常规还纳组[(510.67±37.32)元比(2 361.43±126.08)元,t=-82.722,P<0.05;6.67%(2/30)比31.43%(11/35),χ2=6.190,P<0.05;(25/30)比(17/35),χ2=8.538,P<0.05],切口关闭难易程度低于常规还纳组(χ2=4.127,P<0.050),但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常规还纳组[26.67%(8/30)比5.71%(2/35),χ2=3.9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梗阻发生率[7.00%(2/30)比17.00%(6/35),χ2=0.815,P>0.05]、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0%(0/30)比3%(1/35),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基本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还纳末端回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能够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末端回肠造口 早期还纳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43例,应用双扩增法及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儿鼻咽拭子和咽拭子样本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具体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PIV1/PIV2/PIV3)、腺病毒(AdvB/E)、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同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巢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双扩增法阳性检出率为53.3%,复合感染率8.8%。除去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指标外,与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阳性检出率提高了11.1%,复合感染检出率提高了4.5%,8例不一致样本,双扩增法和巢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率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法。结论双扩增法可同时完成7种呼吸道病原体RNA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为临床提供全面病原学鉴别诊断信息,辅助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双扩增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酯酶基因(PTEN)和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直肠癌组织表达,探讨其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肿瘤退缩效果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nCRT+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辅助化疗(aCT)直肠癌患者7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直肠癌组织PTEN、Survivin表达,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PTEN和Survivin表达关系,应用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病理评估(TRG)评分系统对放化疗后肿瘤退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PTEN和Survivin同肿瘤退缩效果之间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TEN、Survivin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TEN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4%(44/78)、66.7%(52/78),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s=-0.512,P<0.01)。PTEN和Survivin表达与组织学分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退缩明显相关(χ2=11.031/12.326、8.045/6.205、6.617/5.246、11.204/8.357,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χ2=0.018/0.632、0.143/0.696,P>0.05)。nCRT后肿瘤退缩总有效率为53.8%(42/78),其中PTEN(+)/Survivin(-)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5.031,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EN阳性者位DFS(32.0个月)显著高于阴性者(25.0个月)(χ2=4.144,P<0.05)。Survivin阳性者位DFS(24.0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者(32.0个月)(χ2=4.126,P<0.05)。结论PTEN和Survivin在直肠癌组织表达呈负相关,两者表达状态有助于预测nCRT后肿瘤退缩效果和判断预后。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 生存素 肿瘤退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方法将孕16 d SD大鼠处死,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至第7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n=12):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PD98059+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P组)、MH89 +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HDP组)和KG501+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K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I组加入20%脂肪乳剂,孵育30 min;DMSO组加入0.25%DMSO,孵育30 min;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孵育3 h;P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再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PDP组、HDP组和KDP组分别加入25 μmol PD98059(p-ERK1/2抑制剂)、10 μmol H89(p-CREB抑制剂)、25 μmol KG501(CREB抑制剂)孵育30 min,再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最后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ERK1/2、CREB和BDN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CREB、p-CREB、BDNF及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组、PD组、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 1/2和p-CREB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组、PDP组、HDP组和KDP组BDNF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PD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D组比较,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过程。

  • 标签: 蛋白激酶类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胎儿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CT表现小肺腺癌患者远处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影像学特点小肺腺癌采用不同术前检查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cT1a-cN0肺腺癌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患者785例,其中男289例,女496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5例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287例,GGN为主结节111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221例,纯实性结节(pure solid nodule,PSN)166例。8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6例,脑转移1例,脑转移及肾上腺转移1例。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均未见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患者中有1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PSN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发生远处转移概率为0.5%(1/221),实性结节发生远处转移概率为4.2%(7/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30)、肺窗肿瘤最大径(P=0.003)、肺窗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P<0.001)、肺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2)、纵隔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1)、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P<0.001)、肿瘤消失比例(tumor disappearance ratio,TDR,P<0.001)、结节性质(P<0.001)及胸膜凹陷征(P=0.037)是远处转移发生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CEA(OR=1.019,95%CI:1.002~1.037,P=0.028)及TDR(OR=0.000,95%CI:0.000~0.310,P=0.001)为远处转移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术前可不行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而对于PSN,有必要术前进行包含头颅MRI在内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CT 术前检查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之一,单纯药物治疗不能长期有效控制糖尿病,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手段才能进行预防。很多人对糖尿病缺乏正确认识,使糖尿病控制受到了极大影响,正确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糖尿病加重。本文针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
  • 作者: 李贺鑫 汤小琨 许思源 罗玄梅 孙高远 许宏涛 张鹏俊 肖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医院临床生物样本管理中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检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科研处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对北京医院生物样本库在特定时间段保存样本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防止发生实验室污染和次生危害,成为潜在传染源,同时建立生物样本库回顾性安全筛查体系。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2日期间北京医院生物样本库接收呼吸与危重症科及发热门诊样本,包括血清(n=79)、尿液(n=20)、粪便(n=42)和肺泡灌洗液(n=21),共162例样本,分别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以结果阴阳性界定保存样本安全性。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提示该生物样本库所储存样本安全性较佳。本研究通过建立生物样本库回顾性安全筛查体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采集保存高风险样本进行重点排查,以确保生物样本库安全性。

  • 标签: 生物样本库 新型冠状病毒 生物危害限制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认识,分析、筛选出可能诱发术后急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预防干预,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由单一医疗组连续收治204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急性疼痛评估结果。按照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社会精神属性、病灶特征及手术麻醉方式等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发生术后急性疼痛比例,并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男84例,女120例;年龄(57.9±11.5)岁;位手术时间120(110,145)min。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或围术期死亡发生。术后疼痛控制不达标76例(37.3%),发生重度以上疼痛24例(11.8%),33例(16.2%)术后需要追加肌注强效镇痛药。年龄<60岁、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采用两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 h、仅接受全麻及术前情绪低落处于抑郁状态患者较各自对照组发生术后急性疼痛比例显著升高(P<0.05)。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急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2)、长期饮酒史(P=0.014)、切口数量(P=0.016)、手术时间(P=0.010)、抑郁状态(P=0.037)及加强镇痛方式(P=0.012)。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罹患急性疼痛情况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主观体验以及生活质量。年轻、既往有长期饮酒史以及合并抑郁状态患者是发生术后急性疼痛高危人群。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选择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代表加强镇痛麻醉方式,可以作为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概率有效方式。

  • 标签: 肺腺癌 胸腔镜手术 术后急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量效关系。方法行剖宫产术孕产妇100例,年龄18~40岁,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41+6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100 kg,身高150~17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腰麻后分别静脉输注间羟胺0.25、1.00、1.75、2.50 μg·kg-1·min-1(D1组、D2组、D3组和D4组)。预防低血压有效定义为从腰麻给药后至胎儿娩出期间无低血压(血压≤80%基础水平或≤90 mmHg)发生。采用Probit法计算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0%有效剂量(ED9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情况。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结果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64 (0.14~0.95) μg·kg-1·min-1,ED9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00 (1.61~2.78) μg·kg-1·min-1。4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增加而降低(P<0.05);4组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4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和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ED50和ED90分别为0.64和2.00 μg· kg-1· min-1。

  • 标签: 间羟胺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低血压 麻醉,脊椎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提高患者腹镜手术配合效率时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84腹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扔硬币方法分成两组,两组均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术应急反应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前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中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更优,对比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路径 腹腔镜手术 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75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组(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µl;脂肪乳剂组(F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100 µl;异丙酚组(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缺氧预处理组(H组),大鼠置于8%氧浓度10 min,空气10 min,循环5次,空气恢复2 h;缺氧预处理+异丙酚组(H+P组),先给予缺氧预处理(同H组),后给予异丙酚(同P组)。大鼠苏醒后时点,断头取海马组织:制作电镜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制作石蜡切片,行TUNEL法染色,检测TUNEL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 (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 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蛋白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P组海马神经细胞萎缩、细胞器溶解、核仁消失,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P组比较,H+P组海马神经细胞细胞膜完整、细胞器和细胞核清晰可见、核染色质稍有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异丙酚对大鼠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部分机制可能是上调海马神经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水平。

  • 标签: 新生大鼠 神经毒性 缺氧预处理 异丙酚
  • 简介:摘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是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高水平医学事业人才。在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对神经病学专业型研究生素质培养,包括对神经病学专业热爱,高度责任心,良好沟通技巧,保持终生学习精神,正确对待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二者关系;同时应当需要制定合理学习阶段和目标。本文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就神经病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 研究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髂前下棘棘下撞击(SSI)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治疗症状性SSI髋关节术后翻修病例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22~35(28.1±3.9)岁,左髋19例、右髋23例。所有患者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国际髋关节评分33(iHOT-33)评估患者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变化。通过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结果通过翻修手术后,末次随访iHOT-33评分由术前(48.7±8.7)分增至术后(78.4±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01);患者术后疗效不佳主要因素为漏诊或误诊(64.29%,27/42)、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21.43%,9/42)、股骨前倾角异常(9.52%,4/42)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棘(4.76%,2/42)。结论漏诊或误诊、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棘是SSI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失败主要因素。

  • 标签: 髋关节 髂前下棘棘下撞击 外科手术,关节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治疗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颈椎间盘治疗40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20人。研究1组患者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研究2组患者采用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骨科评估治疗分数、锥前旁软组织和肿胀情况以及患者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科评估治疗分数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在对两组患者锥前旁软组织肿胀以及吞咽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1组患者且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不但有显著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治疗涉及外后髁塌陷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41例涉及外后髁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9例;年龄(47.4±11.5)岁(范围22~69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8例、Ⅴ型14例、Ⅵ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1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但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3.4)d(范围4~17 d)。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及数字化建模,以3D打印制作1∶1实体大小骨折模型,设计截骨导板和"栅栏"螺钉预置导板;术按截骨导板行胫骨外髁截骨,复位后以"栅栏"螺钉预置导向器辅助置钉固定骨折。术后依据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5.8)个月(范围6~26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14.1±1.2)周(范围12~17周)。术后1年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17.4±1.6)分(范围13~19分),其中优3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39/41);HSS评分为(87.3±5.6)分(范围68~95分),其中优30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8%(40/41);膝关节活动度126.8°±3.8°。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是治疗涉及外后髁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方法,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使用定制化截骨导板截骨更精准,损伤更小,使用"栅栏"螺钉预置导向器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

  • 标签: 打印 三维 胫骨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