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FH)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集FH 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4~76(37.67±17.71)岁],DFSP 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4(42.56±13.82)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FH和DFS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体表肿物,外观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FH 12例,其中CD68 10例阳性,SMA 9例阳性,S-100均为阴性。确诊为DFSP 9例,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7例DFSP中CD34全部阳性,CD68 5例阴性,SMA 6例阴性。2例纤维肉瘤样DFSP中CD34,CD68,SMA均为阴性。随访6个月至4年,FH病例无复发,DFSP 3例复发,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1例纤维肉瘤样DFSP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部分FH和DFSP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瘢痕疙瘩有一定相似度,鉴别诊断困难,早期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瘢痕疙瘩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摘要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渗透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为规避和消解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28日首次发布《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旨在对临床实践中部署人工智能提供伦理指导框架。当前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尚存缺陷,本文以“健康中国2030”和WHO指南为战略思想,提出塑造医学人工智能伦理共识,建立人类主体和责任权属规则,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人类决策和道德主体地位,兼顾跨学科人才伦理素养的培养等中国启示以期推进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伦理 伦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