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9-2020年山西省手足口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 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对山西省手足口病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2009-202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3 4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64/10万(293 477/433 867 454),重症率为5.36/10万(2 326/433 867 454),重症比例为0.79%(2 326/293 477),死亡率为0.015/10万(66/433 867 454),病死率为22.49/10万(66/293 477)。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主要的高发人群为0~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主高峰为6-7月,次高峰为9-11月,高发期为4-11月。实验室共确诊病例13 942例,确诊率为4.75%(13 942/293 477),其中肠道病毒A71型(EV-A71)阳性4 438例(35.11%,4 438/293 477),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阳性4 609例(33.06%,4 609/293 477),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 895例(31.83%,4 895/293 477)。山西省手足口病存在空间正自相关(Moran's I值介于0.12~0.58,均P<0.05)即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南部临汾市、运城市和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时空扫描探测到1个一类聚集区和8个二类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RR=2.65,LLR=22 387.42,P<0.001)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包括1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09年4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结论山西省2009-2020年手足口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区域为地级市的市中心所在区及与其相邻县(区),应加强对手足口病其他肠道病毒监测及型别区分。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超声引导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时,按股神经横截面积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髌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20~30 kg/m2,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超声引导下定位股神经,测量股神经横截面积,根据面积注射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起始剂量为0.22 ml/mm2,相邻剂量差值0.02 ml/mm2。阻滞有效标准:神经阻滞30 min内膝关节前面皮肤、小腿内侧面和足背内侧缘皮肤均无痛觉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为1~3级。若以上神经分布区有1处存在痛觉即认为神经阻滞无效。出现7个有效和无效交替波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27例患者纳入研究,股神经横截面积(75±5) mm2。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ED50为0.106 ml/mm2,95%可信区间为0.069~0.125 ml/mm2。结论超声引导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时,按股神经横截面积用药的ED50为0.106 ml/mm2。

  • 标签: 酰胺类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