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慢性结核性脓胸461例手术后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咳嗽排痰干预,对提升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择2022年0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461例行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以最后相关指标做为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198/204(97.05%),护理有效率达到186/204(91.17%),与对照组相较,组间数据呈现(P<0.05),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 对行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咳嗽排痰干预方案,患者认可度、接受度较高,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征促进机体恢复,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咳嗽排痰干预 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 康复 影响
  • 简介:表述规则的语言所具有的先天缺陷是导致规则多重含义的重要原因,其解决方式包括"语言优先于规则"与"规则优先于语言"两种路径。如何透过语言的表面来发现规则后面的法律命题,是法官的重要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法实践的规则都可以通过"一级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清晰的适用,却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相互竞争的"二级法律命题"现象。依据法律共同体的法律原理主义来理解,可以过滤掉规则用语的普通含义,得出一个一级法律命题,或者为相互竞争的普通含义的二级法律命题提供一个更高的选择标准,也不能完全规避有歧义的理解。此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在相互冲突的多个法律原理主义的二级命题中寻找超越现存法律原理的东西,如利用公民论坛中的公共价值主义的理解来试图终结命题问的冲突。这的确能解决部分问题,却仍无法为规则提供一个唯一正确的法律命题。或许,诉诸某些更高意义的"真"可以达到确定性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往往不具有实践的参考意义。事实上,正如本文通过模型所展示的那样,由规则任命的法官并非从一个大而空的真理概念开始其法律实践,相反,他们勤勉地通过法律原理主义或公共价值主义的层层论证,让规则及其背后的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适用。通过这些实践,逐渐形成了法律用语的一般性理解,使得规则具备了适用上的客观性,从而破解了规则的多重含义问题。

  • 标签: 法律 规则 语言 命题 确定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