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患者,适当运动合理膳食,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及对症等护理。经我院的精心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预防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市场营销近视是西奥多·莱维特1990年提出的,在他之后,很多营销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从服务和服务营销的视角分析营销近视的表现、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 标签: 营销近视症 服务 服务营销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的种类、发生率、治疗及再手术情况,探讨并发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按是否发生外科并发分为并发组(35例)和无并发组(103例)。围手术期外科并发包括:移植胰腺静脉血栓1例(0.72%),移植肾动脉血栓1例(0.72%),消化道出血14例(10.14%),腹腔出血3例(2.17%),移植肾劈裂1例(0.72%),肠漏2例(1.45%),胰漏1例(0.72%),尿漏2例(1.45%),腹腔感染4例(2.90%),完全性肠梗阻9例(6.5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例)。并发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96.3%、88.9%、82.1%,无并发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8.8%。两组移植肾及胰腺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5和0.0 018)。结论阿加曲班和/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黏膜下止血、消化道内镜及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外科并发,有助于改善受者及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糖尿病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内,选取78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躁狂患者疗效与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4例躁狂患者均为我院在2018年7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BRMS评分为(7.01±1.03)分,其护理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BRMS评分为(14.34±2.16)分,其护理满意度为76.60%。两组护理满意度和BRM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高躁狂患者疗效方面效果确切,同时还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躁狂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败血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败血(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在脓毒血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方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脓毒血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和D-二聚体水平在脓毒血患者中较高,两者起到互补作用,可作为脓毒血患者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PCT D-二聚体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肌少评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价中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271例,其中合并肌少患者157例,非肌少患者114例,根据ACLF分型分为A组(无肝硬化基础)61例,B组(有代偿期肝硬化基础)99例,C组(既往有失代偿期肝硬化病史)111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结果和预后,并计算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肌少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低体重指数[比值比(odds ratio,OR)=0.93,P<0.001]、合并肝硬化(OR=1.14,P=0.004)、合并肝性脑病(OR=1.31,P<0.001)、高白细胞计数(OR=1.18,P=0.009)和高血小板计数(OR=1.08,P<0.001)是ACLF患者合并肌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ELD评分[风险比(hazard ratio,HR)=1.02,P=0.001]、高MELD-Na评分(HR=1.07,P=0.038)、高MELD-肌少评分(HR=1.14,P<0.001)、高总胆红素水平(HR=1.00,P<0.001)和高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HR=1.71,P<0.001)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中,A、B组患者中,肌少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非肌少患者(χ2=5.97、8.34,P=0.015、0.004),C组肌少患者与非肌少患者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3)。在A组+B组患者中,MELD-肌少评分预测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大于MELD评分(0.78)和MELD-Na评分(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6、2.56,P=0.004、0.011),C组患者MELD-Na评分预测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3)大于MELD评分(0.71)和MELD-肌少评分(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2.64,P=0.012、0.008)。结论与不合并肌少的患者相比,合并肌少的无肝硬化基础或有代偿期肝硬化基础的ACLF患者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对于无肝硬化基础或有代偿期肝硬化基础的ACLF患者,MELD-肌少评分能够较好地预测其短期预后。

  • 标签: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肌减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椎体之间和椎体内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21~69岁。1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5个年龄组,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在L1~S1椎体CT正中矢状位影像选择松质骨范围最大的区域测量其HU值,进而将L1~5椎体自上而下三等分,分别测量每一等份内松质骨的HU值;基于腰椎MRI,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对比5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及同一年龄组内L1~5不同椎体间的松质骨HU值,分析同一腰椎节段上、中、下不同区域椎体松质骨HU值;观察不同Pfirrmann分级的腰椎间盘上位与下位椎体松质骨HU值的变化趋势。结果各年龄组间患者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病变节段、术前腰椎侧凸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密度HU值在L1~5各椎体之间并未表现出梯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L1~5椎体HU值表现出下降趋势。L1~5椎体内部存在骨密度梯度变化,上、中、下1/3椎体松质骨HU值依序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0例500个椎间盘中,Pfirr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204例、Ⅲ级186例、Ⅳ级93例、Ⅴ级13例;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松质骨HU值随着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升高而减小,而上、下位椎体松质HU值差值则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25、20.39,P值均<0.01)。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不同椎体之间骨密度无梯度差异,而各腰椎椎体内部骨密度HU值表现出从头端向尾端增加的趋势。骨密度下降以及上下相邻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梯度的较大差值对于椎间盘退变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椎间盘移位 腰椎 HU值 影像学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