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胃癌作为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世界前列。我国作为胃癌高发国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传统治疗以放化疗药物为主,联合靶向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疗效有限,预后仍不理想。免疫治疗作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新型治疗方法,多项研究证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有更优的疗效,能为部分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胃癌治疗效果也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行论述,以期为胃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AI技术的发展,AI技术为汽车驾驶提供了智能辅助功能和自动驾驶能力,计算机AI技术与汽车驾驶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当前,初级自动辅助功能已经在新车中获得普及,高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研发中。未来几年,随着感知能力和算法的提升,自动驾驶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AI技术与汽车驾驶技术的融合已在有效推进,但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安全性依然是一个关键挑战。交互能力仍需加强。配套措施也需要不断完善。只有技术发展与配套规划协同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系统才能获得稳步演进。

  • 标签: 计算机AI技术 汽车驾驶技术 融合 发展 应用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组织芯片在胃炎和胃癌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胃炎和胃癌的传统组织切片构建成数字化组织芯片。2020年9月,选择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名学生。在胃炎和胃癌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试验组学生采用数字化组织芯片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组织切片进行教学。通过读片考试的方式评价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的差异。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和访谈。采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的读片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读片考试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91.05±8.63)分比(78.95±9.06)分],同时,试验组学生对肿瘤生物学行为掌握的单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36.32±4.89)分比(27.37±4.4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的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本次教学改革促进了病理学相关临床知识和病理形态学的掌握,并且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结论采用基于数字化组织芯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胃炎和胃癌病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数字化 组织芯片 胃炎 胃癌 医学生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新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及其部件的研制、发展以及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概况。对于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的一些新型检测器如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红外检测器,核磁共振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及激光小角度散射检测器等的研制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及其制剂分析、在中草药及其制剂分析、在临床体液中分析、在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药物毒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器
  • 简介:本文报告了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对临床上3起服用毒物自杀的中毒患者尿、胃内容物等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样品经酸化和碱化、乙醚抽取,油状物样品用甲醇溶解稀释,然后进行CGC—MS分析。固体样品用氯仿反复洗涤后烘干,KBr压片做FTIR分析。结果检出和确证了患者服用的毒物分别为敌敌畏加糖、速可眠加鲁米那和鲁米那加安定。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医院临床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毒物快速分析 尿 胃内容物
  • 简介:本文对近年新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部件的研制、发展及其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仪一些新型检测器,如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激光小角度散射检测器等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临床体液分析和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对药物分析工作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毒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