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张仃受命主持机场壁画创作和设计。当年10月,一组让人耳目一新的壁画创作完成,其中包括《哪吒闹海》、《森林之歌》、《民间舞蹈》、《巴山蜀水》、《科学的春天》、《白蛇传》和《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引起国内外关注,影响远远超出美术界。特别是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 标签: 壁画创作 首都机场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首都国际机场 《哪吒闹海》 《森林之歌》
  • 简介:在我的案头,放着两份回忆冯牧的提纲.一份写于1996年9月,一份写于2003年10月,但是都没有完成。高洪波和李迪在编《永远的冯牧》时也曾找过我。要回忆的事情很多,但很散,断断续续,苦于找不到一种方式把它们有机地串起来。

  • 标签: 云南 高洪波 回忆
  • 简介:1961年我父亲完成了《西安事变演义》初稿,并分送相关人员征求意见。小说本身无足轻重,但在如何处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所折射出的政治气息,值得玩味。岁末,我父亲有幸见到溥仪,还受到这位“末代皇帝”送出大门的“礼遇”。遗憾的是他教溥仪生煤球炉之事没记入日记。1962年值得关注的是批判小说《刘志丹》,在向下传达中点了习仲勋的名。政治风浪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波峰波谷而已。

  • 标签: 日记 文艺 王林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历史人物
  • 简介:编录前言1949年初,我父亲王林(1909—1984)随着解放大军进驻天津。开始他在天津市总工会做了几年文教部长,后脱身为专职作家,曾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50年,他的长篇小说《腹地》在《文艺报》上被批判。2009年王林作品七种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他的日记(初步估计三百多万字)涵盖了建国初期的整风、三反、反胡风、反右、反右倾、四清、文革以及后来改革开放等等历次运动和历史阶段,内容博杂,既有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方面的,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甚至还涉及家庭隐私。日记不仅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也记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即如文学艺术界,所涉及的人物包括周扬、胡风、丁玲、沈从文、

  • 标签: 《文艺报》 日记 王林 解放军出版社 作家协会 文学艺术
  • 简介:最近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封沈从文先生1974年给我父亲的信。信是用蝇头小楷写在一叠中式信签上的,足足有十页之多。沈先生在信中详细谈了他的身体情况和写作计划,最后提到他住房的实际困难,这已经影响到他的写作,希望父亲向历史博物馆的领导反映一下。这使我回忆起陪同父亲两次拜访沈从文先生的情况。

  • 标签: 沈从文 亲和 写作计划 历史博物馆 父亲 回忆
  • 简介: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女作家.1911年农历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为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在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有幸同萧红的侄儿、原黑龙江少儿出版社资深编审张抗先生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访谈.他的父亲张秀珂是萧红的胞弟,受萧红的影响,于1937年参加了红军(后改为八路军),1956年病故.

  • 标签: 追寻 萧红 诞辰 黑龙江省 现代文学史 少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