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障碍因素,为构建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2—3月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的16例术后随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其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共提炼出8个主题:信息支持不足、家庭支持不足、术后依从性不佳、补偿性健康行为、负性情绪体验、预期病耻感、并发症困扰、体能下降。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存在诸多障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障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居家自我管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健康行为转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动性。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手术 自我管理 障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运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患者共计70例,在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所接诊患者中任意选取,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35例,在护理中运用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5例则将中医康复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反复唾液吞咽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医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下其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从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之间接收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确定70例研究对象,就此进行分组护理,组间对比护理成效。结果:干预后,主要从吞咽功能评分以及营养状况这两个角度对两组护理模式的优劣加以评比,经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的干预成效明显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期间,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同时对于优化患者的吞咽功能也有较大的作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为能够有效解决因定位精度不高所引发的障碍物测量准确度较低这一问题,需加大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当中的研究力度,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机场净空数据信息,并通过GIS系统实现数据网格化处理,形成机场净空三维图像。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中的应用展开相关探讨分析。

  • 标签: 无人机遥感技术 机场 净空障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均存在损伤,并进一步探索其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集30例轻度AD,39例MCI患者,以及人口统计学相匹配的43例健康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其睡眠质量,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并探索三组被试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轻度AD、MCI和对照组三组间的睡眠时间[0.0(1.0)分比1.00(2.0)比1.0(1.0)分,F=8.18,P=0.02]和日间功能得分[1.0(1.0)分比1.0(1.0)比0.0(1.0)分,F=8.7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轻度AD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分与数字广度倒背(DSB)(r=-0.43,P=0.02)呈负相关,日间功能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r=0.39,P=0.03)呈正相关。而在MCI组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与DSB量表得分(r=-0.40,P=0.01)呈负相关,睡眠障碍得分与ADL(r=0.45,P<0.01)呈正相关,日间功能得分与数字广度正背(DSF)(r=-0.42,P=0.01)、DSB(r=-0.62,P<0.01)、与言语流畅性(VFT-S)(r=-0.33,P=0.04)呈负相关,PSQI总分与DSF(r=-0.45,P=0.01)、DSB(r=-0.44,P=0.01)呈负相关。结论轻度AD和MCI患者的睡眠时间延长,日间功能受损,且轻度AD和MCI患者的睡眠质量与记忆、注意和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相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 标签: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