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阴道切开路径患者的预后及复发转移部位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性手术的965例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0岁,所有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48~74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子宫颈癌患者预后[包括无复发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阴道切开路径分为两种:关闭气腹后经阴道钳夹子宫颈并下拉后切开阴道穹隆(经阴道组,475例),在腹腔镜气腹条件下经腹切开阴道穹隆(经腹腔镜组,490例);进一步对不同阴道切开路径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及复发转移部位进行比较。结果(1)965例子宫颈癌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137例(14.2%,137/965),死亡98例(10.2%,98/965);患者的5年DFS和OS分别为85.8%和89.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肌层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宫体浸润均是显著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和OS的因素(P均<0.05),阴道切缘状态是显著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的因素(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1.882,95%CI为1.305~2.716)、淋巴结转移状态(HR=2.178,95%CI为1.483~3.200)、宫体浸润状态(HR=3.650,95%CI为1.906~6.988)均是显著影响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因素(P均<0.001);临床分期(HR=2.500,95%CI为1.580~3.956)、淋巴结转移状态(HR=2.053,95%CI为1.309~3.218)、宫体浸润状态(HR=3.984,95%CI为1.917~8.280)、阴道切缘状态(HR=3.235,95%CI为1.021~10.244)均是显著影响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因素(P均<0.05)。(2)不同阴道切开路径不影响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DFS和OS,经阴道组和经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85.9%和85.6%,5年OS分别为90.8%和89.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94、P=0.966)。子宫颈癌患者的复发转移部位包括腹腔复发、盆腔复发、残端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经阴道组患者的腹腔复发率显著低于经腹腔镜组[分别为0.6%(3/468)、2.3%(11/485);P=0.037];而两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残端复发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总复发转移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对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宫体浸润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亚组(即分别分为经阴道组和经腹腔镜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无淋巴结转移(分别为0.5%、2.3%;P=0.030)、无宫体浸润(分别为0.7%、2.3%;P=0.037)患者中,两组患者的腹腔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和宫体浸润是显著影响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无宫体浸润的患者,经阴道切开路径虽可以降低术后的腹腔复发率,但不足以改善术后的5年DFS和OS,这可能与腹腔复发患者比例低以及由于阴道未封闭导致肿瘤的阴道和盆腔暴露有关。

  • 标签: 宫颈肿瘤 腹腔镜检查 子宫切除术,阴道式 肿瘤复发,局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