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划分2018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71例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n=35)开展甲钴胺治疗,研究组(n=36)接受α-硫辛酸治疗,统计各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肌电图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5.56%,对照组是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在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效果较甲钴胺更优,不仅可以改善周围神经传导,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alpha -硫辛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和抗菌药物对老年糖尿合并肺炎患者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 期间患有糖尿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 30例 /组。常规组予以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抗菌药物和氨溴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 73.3%,观察组 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合并肺炎疾病的治疗采取氨溴索和抗菌药物,稳定患者各项指标,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氨溴索 抗菌药物 糖尿病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在糖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饮食护理和自我饮食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实施自我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饮食护理 满意度 血糖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妊娠期糖尿(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性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12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2—8月未应用循证实践时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前研究对象(53名),以2019年9—12月应用循证实践后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后研究对象(59名)。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效果评价4个阶段构建并应用妊娠期糖尿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于循证实践应用前后分别采用自制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63名新生儿科护士及新生儿父母进行调查,并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新生儿出生后2 h内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循证实践共应用了7条证据。循证实践应用后,GDM母亲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2 h以内的低血糖发生率从20.8%(11/53)下降至3.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6,P<0.05);63名新生儿科护士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得分从(7.00±1.43)分提高至(7.8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3,P<0.05);证据应用前后,新生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分别为87.00(65.00,99.50)分和59.00(43.00,7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8.500,P<0.01)。结论通过循证实践对GDM母亲分娩新生儿进行血糖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其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士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新生儿 低血糖 循证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Ⅱ糖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间从我院出院的Ⅱ糖尿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延续护理组,并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与本组出院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延续护理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评分皆有所提高(P<0.05)、而常规组评分则显著降低(P<0.05),延续护理组评分值更佳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到对Ⅱ糖尿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中去,有益于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对疾病控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延续护理 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参芪地黄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Ⅲ期DN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N、SCr、SO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安静状态下测量3次血压,取平均值;收集24 h尿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24 hUTP),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40/48)、对照组为66.7%(32/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P=0.049)。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4.05,P<0.01),收缩压低于对照组(t=4.29,P<0.01)。治疗后,观察组24 h UTP[(1.43±0.54)g比(1.86±0.50)g,t=4.05]、血清sICAM-1[(396.07±50.61)μg/L比(480.11±63.01)μg/L,t=7.20]、Hcy[(27.41±3.42)μmol/L比(29.76±5.80)μmol/L,t=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168.32±41.26)U/ml比(143.11±37.02)U/ml,t=3.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Ⅲ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延缓DN进展,提高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证 参芪地黄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患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干预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糖尿患者分2组,均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均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强血糖控制,稳定心态,促进治疗效果,保障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
  • 作者: 王琳 卢汉 袁若水 王萌 徐乐 王佃灿 郭传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2巨噬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HNSCC)多原发癌患者中的浸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总结及发掘M2巨噬细胞在多原发癌患者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获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502例HNSCC患者的癌组织与44例癌旁组织样本RNA表达谱数据,使用R包及R软件v4.0.3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筛选1998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随访并确诊为HNSCC多原发癌的患者4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筛选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随访为单发的牙龈癌患者4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景切片分析CD16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表达特点,CD163阳性细胞数≤15为CD163低表达组,CD163阳性细胞数>15为CD163高表达。采用χ²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单发牙龈癌患者与HNSCC多原发癌患者 CD163阳性计数和(或)浸润深度与发病次数间差异及关联。多原发癌及单发牙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分析TCGA数据库RNAseq数据结果提示,巨噬细胞浸润在HNSCC组织中较癌旁组织增加(P<0.001)。多原发癌患者原发肿瘤的CD163阳性细胞数[90.9%(40/44)]显著高于单发牙龈癌患者[61.0%(25/41)](P=0.001),且CD163阳性细胞计数与发病次数呈正相关(r=0.368,P=0.001)。CD163原发肿瘤阳性细胞数与浸润深度比值与发病次数也呈正相关(r=0.331,P=0.03)。44例多原发癌患者以女性、无烟酒嗜好、无系统病史、Tis~T2期以及N0期HNSCC为主,多原发次数自第2至第8次不等。同时癌发病比例随多原发次数增加而增大。原发癌发病部位以舌、牙龈、颊为主,随着多原发次数增加,发病部位牙龈、颊及腭部占比增高。结论M2巨噬细胞数和(或)结合浸润深度与多原发癌发生次数相关,可能成为临床鉴别单发与多原发癌患者的指标。对发生于头颈部(舌、牙龈、颊部为主)的女性、无烟酒嗜好、无系统病史的早期HNSCC患者,应加强随访。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多原发癌 巨噬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16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神经布鲁菌病原诊断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神经布鲁菌的患者,将7例行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其临床、脑脊液、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等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1~49[38(24,47)]岁,3例有牛羊接触史,发病至诊断时间2~30[12(5,18)]个月。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有头痛(7例)、听力下降(3例)、肢体无力(4例)以及尿便障碍(4例)。血液相关检查结果:虎红试验阳性3/7例,血清凝集试验阳性4/6例,血培养阳性0/4例。脑脊液相关检查结果:虎红试验阳性1/5例,血清凝集试验阳性2/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2/5例,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出布鲁菌DNA序列5/7例。结论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对神经布鲁菌的诊断较脑脊液布鲁菌血清学检测和脑脊液培养更为敏感,对临床疑似神经布鲁菌或不能确定病原体的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行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布鲁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乳腺癌和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理论上两者合并发生应该不会少见,而临床上诊断却很少见。肺脏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有乳腺癌病史的肺部实性结节,原发性肺癌可能比转移更多见,乳腺癌合并肺癌并非罕见,其诊断和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52例(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并肺癌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分析患者临床期间的症状表现、诊断措施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合并肺癌,约为该阶段乳腺癌患者的2%,其中36例患者经常规病理检查和第一原发癌病理诊断确诊,16例患者经满意检查确诊。42例患者在进行乳腺癌检查时,发现肺部占位,其中30例患者未见明显的肺癌表现,18例患者症见肺脏部位单发结节,1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诊断为肺癌。结论乳腺癌合并肺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尽早做好临床检查和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肺癌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作者: 赵茵 邹丽 欧阳为相 王琳 周琼 童巧霞 尚游 刘晓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科,武汉 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武汉 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武汉 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感染流行,湖北省各医疗机构时有接诊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及确诊病例,不同孕期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例以腹泻为首要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肺部CT呈病毒样肺炎表现。孕产妇是该病毒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进展快,尤其是中晚期妊娠易演变为重症。为规范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制定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建议,以供全国同道借鉴、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线索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2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9例、女20例。起年龄为0.8(0.3,1.6)岁,诊断年龄为5.7(2.8,8.8)岁,起至诊断时间3.6(1.9,6.3)年。结合基因检测Blau综合征34例(6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及A20单倍剂量不足各4例(8%)、伴发热和脂肪萎缩的慢性非典型嗜中性粒细胞皮综合征3例(6%)、Majeed综合征及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和坏疽性脓皮和痤疮综合征各2例(4%)。22例(45%)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皮疹37例(76%)、关节受累38例(78%)、眼部受累33例(67%)、反复发热17例(35%)。11例(22%)患儿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外周血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30例(61%);自身抗体阳性者3例(6%)。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23例(47%)、免疫抑制剂43例(88%),生物制剂37例(76%)。随访5.8(2.9,8.9)年,死亡3例(6%)。结论非炎症小体可有反复发热、皮疹、关节及眼部受累等症状,多数患儿合并阳性家族史,炎症指标可升高,自身抗体多为阴性。非炎症小体的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炎症小体临床特点,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帮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35例炎症小体病患儿的发热、皮疹、受累系统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特征。结果35例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0例、女15例,起年龄为1(0,7)岁,诊断年龄为7(3,12)岁。家族性地中海热10例、甲羟戊酸激酶缺乏3例、NLRP3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15例、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4例、家族性寒冷自身炎症综合征32例和家族性寒冷自身炎症综合征41例。34例(97%)患儿表现为反复发热,27例(77%)具有皮疹表现,分别有11例(31%)为淋巴结肿大、10例(29%)为肝脾大、8例(23%)患儿生长发育迟缓。35例患儿中骨骼、神经、听觉和肾脏受累的患儿分别有18例(51%)、12例(34%)、8例(23%)和5例(14%)。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12例见于NLRP3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8例感音性耳聋患儿中6例为NLRP3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2例为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7例腹痛患儿中5例为家族性地中海热、甲羟戊酸激酶缺乏和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各1例。在急性炎症期,35例(100%)患儿的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在21例检测了铁蛋白水平的患儿中有4例(19%)升高。自身抗体方面,35例患儿中有4例(11%)的患儿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结论发热、皮疹和骨骼系统表现是炎症小体常见的临床特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核抗体多为阴性。炎症小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治。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家族性地中海热 发热,原因不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从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进行综合干预的34例高血压患者,为患者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并根据高血压分级进行分档,确定具体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指导、饮食、运动、工作性质、服药情况等各个方面,并落实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随访及管理。结果经过半年多的社区综合干预后,本组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