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30%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面临的脑卒中风险与其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是制定脑卒中预防策略的必要前提。大多数房颤患者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房颤相关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得到证实。CHA2DS2-VASc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75岁(2分)、糖尿病、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2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女性]在包括亚洲人群在内的许多人群中证实,能够预测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用于指导抗凝决策。仍有诸多研究旨在提高房颤脑卒中风险预测能力。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风险评估 进展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抗凝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抗凝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抗凝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房心肌病的概念引起重视,以心房电重构、解剖重构、功能障碍、心房纤维化、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点,常与心房颤动(房颤)同时存在,明显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房颤与心房心肌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促进、互为病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心房心肌病可能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心房纤维化作为心房心肌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可通过延迟增强核磁显像技术评价,并对评估房颤血栓风险及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房颤、心房心肌病的上游治疗及危险因素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心肌病 卒中 抗凝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优化抗凝管理策略。方法中国老年房颤患者优化抗栓管理注册研究(ChiOTEAF研究)是一项前瞻、多中心、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全国44家中心招募老年房颤患者,随访1年的血栓栓塞、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死亡发生情况。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抗凝治疗对血栓、出血及全因死亡复合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招募7 073例房颤患者,其中6 148例完成1年随访,年龄(74.3±10.5)岁,年龄范围65~92岁,其中女患者占39.4%(2 422/6 148)。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23.5%(1 444/6 148)、21.1%(1 300/6 148)和41.0%(2 521/6 148)。48.6%(2 988/6 148)患者同时存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高危,49.6%(3 052/6 148)患者HAS-BLED评分≥3。42.3%(2 601/6 148)患者有跌倒风险,34.2%(2 102/6 148)患者合并心力衰竭,17.3%(1 064/6 148)患者年龄≥85岁,14.3%(878/6 148)合并慢性肾脏病/肝病,9.0%(555/6 148)合并恶性肿瘤。校正基线特征后,房颤合并CHA2DS2-VASc和HAS-BLED高危、HAS-BLED≥3、跌倒风险、慢性肾脏病/肝病、年龄≥85岁等患者,抗凝治疗较抗血小板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均P<0.05)。结论权衡血栓及出血风险后,老年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降低临床不良事件。

  • 标签: 心房颤动 老年 慢性肾病 肝病 抗凝 抗血小板
  • 简介:蔬菜育苗期遇到灾害天气怎么办?蔬菜育苗期,正值冬春低温季节,经常遇到阴、冷、风、雪、雨等恶劣天气的侵袭,管理不善往往会导致育苗失败。1、阴冷天气。冬季或早春,遇到持续低温、寒流天气,苇毛苫、草苫子等覆盖物要适当晚揭。揭苫后要注意观察畦温变化,如果畦...

  • 标签: 育苗期 灾害性天气 草苫 清除积雪 降雪天气 阴雪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人应用可穿戴式除颤器(WCD)的临床特点和随访资料,了解WCD在中国应用的初步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国内共5家医学中心参与该研究。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WCD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54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穿戴依从、反馈的问题、除颤治疗效果等。结果接受WCD治疗的患者男47例(87.0%),年龄(55.2±17.6)岁。其中冠心病患者31例(57.4%),持续室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作患者19例(35.2%)。使用WCD的主要适应证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0 d内)伴左心室射血分数≤35% 18例(35.2%),其次为等待心脏移植且具有心脏猝死(SCD)发生风险患者9例(16.7%)。患者平均穿戴天数为(51±34) d,最长145 d。18例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内坚持穿戴超过1个月。穿戴过程中感觉不适主要为除颤背心影响睡眠和无故报警。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到13次室颤发生,均予1次除颤治疗成功转复。无1例患者发生误放电。6例患者植入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论WCD的中国临床观察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应用WCD的临床特点和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患者SCD的预防、加强公众对WCD的认识提供了经验。

  • 标签: 除颤器 多中心研究 患者特点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在治疗急性单纯阑尾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急性单纯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实施对应没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抗生素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P<0.05;手术治疗无患者复发,抗生素临床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更高;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手术疗法相比,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大部分急性单纯阑尾炎患者可以通过该种方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病情复发率高,所以应提前做好患者筛选,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又要达到抑制病情复发的目的。

  • 标签: 抗生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抗生素在治疗急性单纯阑尾炎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90 例急性单纯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实施对应没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抗生素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 P < 0.05 ;手术治疗无患者复发, 抗生素临床治疗 的 患者复发率 更高; 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差异不明显, P > 0.05 。 结论: 与 手术疗法相比,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大部分急性单纯阑尾炎患者可以通过 该种 方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病情复发率高,所以应提前做好患者筛选, 既要 保证治疗效果 ,同时又要达到 抑制病情复发 的目的 。

  • 标签: 抗生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