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小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最快速的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大量吸取知识的阶段,教师应该合理规划阅读教学活动,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应新课改的要求,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的小学校园中,仍旧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过于重视,没有明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从幼儿园的放松直接到小学教学的死板紧张,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节奏,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思想,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正常进行。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兴趣
  • 简介:【摘要】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教学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人们对于运动,尤其是足球运动的重视不断地提高。而足球教育在我国迅速地成为一个受重视的体育项目,大多数小学已经将足球增加到体育的课堂之中,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足球知识和技巧较为匮乏,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足球没有用处,也对足球运动提不起兴趣。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的足球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充满趣味

  • 标签: 小学体育 足球教学 趣味性 路径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肾炎(HBV-GN)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多个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明确诊断为HBV-GN的41例初治患儿为研究对象(HBV-GN组),收集同期就诊的HBV携带患儿(慢性HBV感染,肝肾功能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无镜下血尿,近期无感冒、发热等症状)40例为对照组。比较HBV-GN组与对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HBV-DNA与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结果HBV-GN组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0.632±0.052比0.692±0.047、0.204±0.050比0.466±0.038、0.006±0.002比0.017±0.003,t=1.025、3.342、5.234,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0.411±0.023比0.220±0.043,t=4.45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GN组中血清IL-2、IFN-γ均低于对照组[(23.36±2.55) ng/L比(36.33±1.24) ng/L,(19.20±2.18) ng/L比(61.25±2.08) ng/L,均P<0.05],而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0±1.46) ng/L比(6.68±2.32) ng/L、(13.65±3.34) ng/L比(1.35±1.52) ng/L、(5.57±1.02) ng/L比(1.43±0.57) ng/L、(26.32±3.45) ng/L比(9.68±2.55) ng/L、(19.82±2.78) ng/L比(1.02±0.56) ng/L,均P<0.01]。HBV-GN患儿血清中HBV-DNA水平与IFN-γ、IL-2呈负相关(r=-0.985、-0.943,均P<0.05),与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呈正相关(r=0.942、0.966、0.953、0.944、0.963,均P<0.05)。结论在HBV-GN的发病过程中存在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的失衡及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在HBV-GN的治疗中应进行HBV-DNA及细胞因子联合监测,以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自身免疫肝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对自身肝内小胆管的免疫失耐受。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在PB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在PB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治疗应用前景展开综述,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述PBC发病原因,探寻治疗或辅助治疗PBC新疗法。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道微生物 治疗 机制
  • 简介: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照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标签: 小学音乐 分层教学 过程性评价 整合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从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等方面阐述探究学习在当前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必要;接着,从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数学课学习评价机制等角度详细阐述探究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策略。

  • 标签: 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样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9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 2组,每组 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样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变化情况及治疗依从。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为 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1%( p< 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样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多样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与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患儿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内分泌诊疗中心诊断并经rhGH规范干预治疗至少1年的青春期前ISS患儿120例(IS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20例身高在正常范围的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收集其外周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SNP位点rs1042725和rs7968682的多态分布,分析不同基因型ISS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儿童年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结果1.ISS组及对照组儿童HMGA2基因rs1042725位点携带CC和CT等位基因的儿童治疗前生长速率均高于TT等位基因组[(4.33±0.64) cm/年,(3.95±0.45) cm/年;(6.35±0.41) cm/年,(6.12±0.32) cm/年比(3.76±0.52) cm/年,(5.96±0.42) cm/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ISS患儿HMGA2基因rs7968682位点GT基因型治疗后年龄及骨龄HtSDS增长值均高于TT基因型[(0.74±0.30) cm/年比(0.63±0.24) cm/年,(0.16±0.05) cm/年比(0.14±0.05) cm/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河南省汉族人群HMGA2基因SNP位点(rs1042725)的多态与ISS的程度可能具有相关,而SNP位点(rs7968682)的多态与rhGH的疗效可能有关。

  • 标签: 特发性矮小 高迁移率蛋白A2 单核苷酸多态性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对ICU护士职业肌肉骨骼损伤(OMS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总结并归纳影响ICU护士OMSI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排班5个方面。探讨ICU护士OMSI的预防措施,包括体育锻炼、完善ICU科室管理制度、正确使用防护工具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教育及心理疏导,并且综合分析了预防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制订规范的ICU护士OMSI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ICU护士 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胆管炎(PBC)合并甲状腺疾病(T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7年确诊为PBC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D将患者分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148例PBC患者中45例(30.4%)合并TD。合并TD的PBC患者出现SS的比例更高(33.3%比17.5%,χ2=4.545,P=0.033),其血清抗SP100抗体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较未合并TD患者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5.8%,χ2=5.440,P=0.020;20.0%比2.9%,χ2=10.087,P=0.001)。未合并TD的PBC患者腹胀和黄疸发生率较高(29.1%比11.1%,χ2=5.629,P=0.018;23.3%比8.9%,χ2=4.241,P=0.039),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ALP更易高于正常值,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比17.8%,χ2=7.405,P=0.007;43.7%比17.8%,χ2=9.147,P=0.002;69.9%比51.1%,χ2=4.811,P=0.028),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常见,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比22.2%,χ2=4.731,P=0.030;25.2%比8.9%,χ2=5.183,P=0.023)。结论TD不影响PBC的自然病程。PBC合并TD患者较少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和胆汁淤积,但易合并SS,应加强多科室的联合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甲状腺疾病 干燥综合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多个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210例,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近端及颈外动脉,采用统一标准定义颈动脉斑块,记录斑块数目与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内≥1个区域出现造影剂灌注定义为斑块内新生微血管阳性。患者空腹12 h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下列8项血清标志物,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根据斑块数目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88例,Ⅱ组84例,Ⅲ组25例,Ⅳ组13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年龄、性别、斑块最大厚度以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差异,4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性别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按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此外分析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年龄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相关。结果共入选210例颈动脉超声造影患者,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均为阳性,斑块数目为1~4个。4组间比较HDL-C、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0、5.447,P均<0.05),其他血清标志物及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DL-C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与Ⅲ组、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5、2.035,P均<0.05)。空腹血糖两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3.140、-2.652,P均<0.05)。相关分析同样表明斑块数目与HDL-C、空腹血糖有关联(r=-0.202、0.224,P均<0.05),男性组斑块数目还与hsCRP有关(r=0.184,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与斑块最大厚度有相关(r=0.287,P<0.001)。结论对于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血清HDL-C、空腹血糖、男性hsCRP水平可以反映斑块数目,并证实颈动脉斑块厚度与年龄有明显相关

  • 标签: 颈动脉超声造影 斑块数目 斑块最大厚度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中应用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了某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把两组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愈合过程中采用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率,加快患者的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伤口感染 预防性护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个体化系统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8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9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个体化系统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个体化系统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 支气管哮 价值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离不开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着重突出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教学目标。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也具有人文,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的潜在价值,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依托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学生心理品质建设。

  • 标签: 初中教育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不同指征介入产前诊断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评估NIPT的临床应用。方法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阅片过程均按操作常规进行;同时结合将(培养至7 d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4℃冰箱保存种细胞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可达到仅穿刺一次即培养成功的效果。统计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例数及种类,预测应用NIPT检测可能的检出率及漏诊风险。结果1 342例接受介入产前诊断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108例,检出率为8.0%,其中36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不具有临床表型;另72例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包括21-三体39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部分单体或三体4例、三倍体2例。结论以不良妊娠史者、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为第一指征者,胎儿染色体异常种类多不在NIPT检测范围内,故建议行介入产前诊断;以超声胎儿结构异常为指征者,将有36.4%的染色体异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建议行介入产前诊断;以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者,除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外,胎儿多为21、18号等染色体数目异常,在介入产前诊断资源不足、孕妇有羊穿禁忌证或拒绝介入产前诊断的情况下,可慎用NIPT技术进行检测,但在NIPT前应当充分告知孕妇其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及漏诊风险。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NIPT 冷"休克"M期羊水细胞 传代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女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病理诊断为未发现上皮内病变及癌变、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组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以及年龄分层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利用高危型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筛选其中同时行TCT检测患者结果,按TCT病理学诊断分为3组,将诊断为未发现上皮内病变及癌变患者纳入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以及宫颈TCT-LSIL组和宫颈TCT-HSIL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对照组(561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68例,总阳性率为12.12%;TCT-LSIL组(385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288例,总阳性率为74.81%;宫颈TCT-HSIL组(170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128例,总阳性率为75.29%。对照组阳性率最高的是52型,宫颈TCT-LSIL组和宫颈TCT-HSIL组阳性率最高的是16型。16、18、31、33、39、45、51、52、56、58、68型的感染率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型别中只有16型在宫颈TCT-HSIL组的感染率与对照组和宫颈TCT-LSIL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年龄分层后,仅16型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3组进行年龄分层后在<31岁年龄段内,16、18、31、33、39、45、51、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31~<41岁年龄段内,16、18、39、51、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41~<51岁年龄段内,16、18、35、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1岁年龄段内,16、18、31、33、51、52、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T-LSIL组进行年龄分层后16型、45型在<31岁、≥31~<41岁、≥41~<51岁和≥51岁4个年龄段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和宫颈TCT-HSIL组各个年龄段之间各个亚型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分型中的16、18、51、52、58型在HSIL患者中感染率高,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HPV类型,且在HSIL患者不同年龄段内HPV各个型别的感染率相当。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护理在减轻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MM骨痛 患者 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对护理,对比两组疼痛控制效果 与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控制 有效率为 95.24% , 高于对照组的 69.05% ,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护理可有效 减轻 MM患者骨痛程度,缓解负面 情绪。

  • 标签: [ ] 多发性骨髓瘤 骨痛 中医特色护理 穴位贴敷 针对性护理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