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通路中心移除TCC的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建立)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参照2019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CRBSI诊断标准,将训练集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分析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的比值比(OR)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的评估能力。结果共纳入254例HD患者。训练集179例,男女比例为1.36∶1,年龄(55.81±15.95)岁,中位透析龄18(8,27)个月,中位TCC留置时间15(5,24)个月,确诊CRBSI的HD患者有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2.711,95% CI 1.174~6.258,P=0.019)、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OR=3.674,95% CI 1.541~8.760,P=0.003)、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OR=3.128,95%CI 1.343~7.283,P=0.008)和中心静脉病变(OR=2.572,95%CI 1.130~5.854,P=0.024)是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变量的OR值取整转化为风险模型的赋分值,在训练集中将各个因素对应的分值相加得到风险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0.683~0.839),最大约登指数为0.461,此时对应的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56.1%;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AUC为0.794(0.674~0.914),截断值为6分时,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82.5%。结论合并糖尿病、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和中心静脉病变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RBSI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HD患者发生CRBSI的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肾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建立规律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规律HD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转换-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选取训练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并赋分,建立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将验证集数据代入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评估高钾血症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共入选502例患者,年龄(54±13)岁,其中男268例,女234例。训练集372例,验证集130例。最终纳入酸中毒、高钾饮食、既往高钾史、既往心力衰竭、心电图改变、通路功能不良、距离末次透析间隔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在验证集中绘制ROC曲线,计算AUC为0.799。建议≥5分为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阈值,该cut-off值下对于高血钾事件评估的灵敏度为61.4%,特异度为86.3%。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师管理HD患者的血钾水平。

  • 标签: 高钾血症 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因动静脉通路并发症应用覆膜支架的临床结局。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使用覆膜支架治疗动静脉通路并发症的H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总体及各亚组覆膜支架术后靶病变的一期通畅(target lesion primary patency,TLPP)、靶病变一期辅助通畅(target lesion primary assisted patency,TLPAP)及通路的一期通畅(access circuit primary patency,ACPP)情况,并比较覆膜支架置入前后TLPP及年平均干预次数。结果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71例患者77枚覆膜支架,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46例次(59.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31例次(40.3%),中位随访时间22.4个月。覆膜支架置入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TLPP分别为89.3%、66.5%、48.3%和42.5%,TLPAP分别为94.8%、90.4%、78.7%和75.4%,ACPP分别为77.2%、54.3%、35.2%和29.0%。亚组分析时,中心静脉、头静脉弓、AVG静脉吻合口或流出道三个不同部位覆膜支架的TL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808),单纯狭窄组TLPP优于血栓/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1,P=0.110)。与置入前相比,置入覆膜支架后TLPP得到显著改善(χ2=7.484,P=0.006),中位通畅时间由16.6个月增加到23.2个月,通路年平均干预次数从0.99(0.10,1.83)次下降到0.50(0,1.45)次(Z=-2.841,P=0.004)。结论HD患者动静脉通路并发症应用覆膜支架后TLPP明显改善,年平均干预次数显著减少。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手术后并发症 支架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