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肾癌合并磷脂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阳性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右肾肿物,入院后行右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和PLA2R相关的膜性肾病。血清PLA2R抗体阳性,肾小球PLA2R染色阳性,肾小球IgG4强阳性,肾癌切除后肾病综合征无缓解,考虑该病例可能为肾癌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受体,磷脂酶A2 癌,肾细胞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调节因子,其通过调节血管张力、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在心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作为一种非药物性干预靶点应用于临床。ACE2亦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参与了冠状病毒的细胞入侵过程,对病毒所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ACE2在冠状病毒致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对于新型冠状肺炎及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31I治疗对分化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的影响。方法收集了初始PTH(基线PTH)和血钙正常并接受131I治疗的353例(男性121例,女性232例)DTC患者的临床数据,询问患者131I治疗后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比较131I治疗前后的PTH、血钙和血磷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进一步分析PTH的变化在其中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 χ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均未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低血钙症状。在131I治疗后,PTH明显下降[(39.83±16.94)μg/L对(36.98±16.31)μg/L, P<0.01],血钙轻微下降[(2.30±0.12)mmol/L对(2.27±0.14)mmol/L, P<0.01]。PTH变化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PTH轻度下降,并无低血钙症状发生。PTH的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没有关系。

  • 标签: 放射性碘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症和重症甲H1N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外周血转录组的差异,评估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10例甲H1N1流感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各5例),以健康人群(5名)作为对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转录组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3.4±21.5)×109/L,低于轻症组患者的(255.6±52.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6,P=0.00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8,MMP8)测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1,高于轻症组的2.33及健康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平均值在重症组为174.00,高于轻症组的22.91和健康对照组的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MP8及MMP9有望作为判断甲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流感病毒甲型,H1N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化甲状腺癌(DTC)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1 μg/L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摄碘转移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314例[男68例、女246例,年龄(44.5±12.5)岁]DTC术后sTg<1 μg/L的患者,患者于口服131I后5 d行131I全身平面显像(131I-WBS)及SPECT/CT显像。比较TgAb阴性组(TgAb<4 kU/L)与阳性组存在摄碘转移灶的情况。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gAb阳性各亚组(Q1亚组:4 kU/L≤TgAb≤9.27 kU/L;Q2亚组:9.27 kU/L<TgAb≤26.75 kU/L;Q3亚组:26.75 kU/L<TgAb≤101.43 kU/L;Q4亚组:TgAb>101.43 kU/L)出现摄碘转移灶的比值比(OR)。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显像示16.9%(53/314)的DTC患者存在摄碘转移灶,92.5%(49/53)的患者转移部位为颈部与纵隔淋巴结。当TgAb>26.75 kU/L时,摄碘转移灶出现的概率较TgAb阴性组高[26.0%(19/73)与13.7%(23/168); χ2=5.382,P=0.02]。以TgAb阴性组为参考,26.75 kU/L<TgAb≤101.43 kU/L时或存在中~高度复发风险时,TgAb阳性患者存在摄碘转移灶的OR值明显增高[OR(95% CI):3.687(1.397~9.733),P=0.008;OR(95% CI):2.489(1.169~5.301),P=0.018]。结论TgAb阳性的DTC患者术后如果伴有较高的TgAb浓度或存在中~高度复发风险时,即使sTg<1 μg/L,也应警惕存在转移的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球蛋白 抗体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