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直销管理条例(草案)》和《禁止传销条例(草案)》,肯定了以“雅芳模式”为代表的“单层次直销模式”。作为国内首个试点的直销企业,雅芳的成败将被整个行业当成“风向标”和多层直销的“生命线”。

  • 标签: 直销模式 管理条例 国务院 生命线 风向标 企业
  • 简介:在这片没有被污染的海域上,大大小小的坐落着40多个海岛.它们如同散落在海上的南珠.珍贵而美丽。就算是深深的海底,也有着别处不能见的风光.隐藏着世人未知的宝藏……

  • 标签: 西沙 宝物 旅游业 旅游景点 旅游市场
  • 简介: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运用语篇分析,提出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注重所学文章的体裁知识、篇章结构、语篇意义、修辞手段等加强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 体裁 衔接 连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分层次护理教学的开展对于肿瘤内科护生培训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实施PDCA+分层次护理教学前后各随机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前,34例)和观察组(实施后,34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理论知识(83.24±4.50)分,实践技能(81.54±5.68)分。观察组理论知识(90.57±4.79)分,实践技能(90.25±4.31)分。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相对更高(P<0.05)。对照组心理素养(6.92±0.54)分,团队合作(7.26±0.67)分,沟通能力(7.35±0.81)分,应急能力(5.42±1.45)分。观察组心理素养(8.56±1.12)分,团队合作(8.92±0.53)分,沟通能力(8.41±1.23)分,应急能力(7.08±1.13)分。观察组护生的心理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应急能力相对更高(P<0.05)。结论:对于肿瘤内科护生采取PDCA+分层护理教学可有效提高临床带教教学质量,提高护生考核成绩,更有利于整体提高护生综合素养,帮助护生胜任护理岗位工作。

  • 标签: 肿瘤内科 PDCA循环法 分层次护理教学 综合评价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适当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长期的成长与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对于孤独症儿童存在的课堂参与问题必须进行积极干预,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恰当的行为表达和互动,适应课堂,适应学校生活,进而适应社会生活,最终促进自身的发展。

  • 标签: 社会故事法 中度孤独症 课堂参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病毒:人腺病毒(H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 0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重荧光RT-PCR进行呼吸道病毒4项指标检测,就病毒分布情况、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1 045例患儿中有281例4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26.8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194例(69.04%)、混合病毒感染87例(30.96%),HMPV感染最多,为120例(42.70%)、其次为HRSV感染119例(42.35%);在各年龄组中≤3岁组阳性229例(36.06%),4~7岁组阳性114例(42.22%),≥8岁组阳性63例(45.00%)。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5.68%、28.24%、49.34%、65.57%。结论多重荧光RT-PCR能快速检测乌鲁木齐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为HMPV和HRSV感染;呼吸道病毒患儿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8岁;以秋季和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博卡病毒 偏肺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头顶一颗珠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以头顶一颗珠中的3种主要皂苷成分(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和偏诺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4)-[O-α-L-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苷(PRRG)的总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采用效应面优化选择头顶一颗珠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头顶一颗珠总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69%乙醇回流提取2次,料液比为1∶9.7,提取时间为1.9 h,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0.966 1,提取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4.68%。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可用于头顶一颗珠总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精密度较高,可预测性好,该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

  • 标签: 质量控制 头顶一颗珠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120例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 实验组采用胃管置入及护理。对两组患者成功例数及成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 90%, 高于对照组的 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水平位垂直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患者刺激小。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留置胃管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常出现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 神经源性胃肠功能障碍、基础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而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中发生异常代谢, 出现营养供给异常。近年来, 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保证患者药物与营养元素及时补充, 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 除静脉补充营养外, 鼻饲为机体供应能量, 保证患者正常代谢, 防止额外的并发症发生。若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常引起患者呛咳、憋气、恶心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 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通过对近几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做了试验, 探索出患者水平位垂直留置胃管较传统方法显著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缩短插管所需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 7月~ 2015年 7月本科室收治的 120例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 年龄 24~ 82岁, 平均年龄 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实验组男 38例, 女 22例, 平均年龄 51岁。对照组男 36例, 女 24例, 平均年龄 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胃管置入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 实验组采用胃管置入及护理。所用胃管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不易折的硅胶管, 本院选用 16号硅胶胃管。 使患者去枕平卧位, 将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 先清理患者鼻腔或口腔内的分泌物, 用吸痰器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检查患者鼻黏膜有无创伤。对颅底骨折、鼻骨骨折和脑脊液漏的患者, 禁止从鼻腔插入胃管应改从口腔插入。测量所插入胃管长度(一般从前额发髻到剑突), 然后用无菌石蜡棉球涂抹胃管前端后, 戴上无菌手套, 右手持镊子夹胃管, 沿一侧鼻孔缓缓将胃管置入, 当置入 15 cm左右时, 感觉阻力明显, 左手将胃管环形缠绕手中, 右手螺旋运动把胃管顺时针置入, 置入深度是在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再增加 5~ 10 cm, 若按常规的胃管长度插入, 食物易返流, 经普外科胃部手术证实, 常规插入胃内胃管的前端均达胃底部或贲门入口处, 因此增加 5~ 10cm则可达到胃体部或幽门处, 食物不易返流, 减少误吸。若患者因插入胃管的刺激引起呛咳, 应迅速吸痰, 并检查是否在口中或误入气管, 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待呼吸平稳后, 用一次性注射器对胃管进行抽吸看是否有胃液抽出, 或向胃内注入 10 ml空气, 用听诊器在左上腹部听是否有气过水声, 若有气过水声则可确定在胃中。     1. 3 鼻饲并发症的护理     1. 3. 1 鼻饲管堵塞是胃肠营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营养液过于粘稠; ②冲管不及时;③喂养管内径小, 食物在管道留置的时间长。护理:操作前后需按 8 h频率用 30 ml左右温开水冲洗鼻饲管及流食除渣, 药物碾碎充分溶解后方可进入患者体内, 尽可能将药物和食物分开输注, 以免引起反应。     1. 3. 2 压迫性损伤 鼻饲管长期固定在咽与食管黏膜表面, 导致其出现炎症, 应选择进口硅胶, 其具有质软、刺激性小、耐酸性等优点, 可以留置 1个月以上, 此外可用酒精棉球擦拭胶布固定处, 每日更换胶布, 并注意观察其鼻腔黏膜和鼻部皮肤情况。     1. 3. 3 返流及呼吸道误吸 鼻饲液输入过快, 患者体位不当导致返流, 因此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应比传统留置胃管长度长约 8~ 10 cm, 插入到接近幽门部位、判断是否胃残留过多, 鼻饲时应该抬高床头 40~ 50°, 鼻饲后保持 30 min~ 1 h。传统神经外科体位是鼻饲时抬高床头 15~ 30°。缺点:导致胃潴留、呕吐、 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 并可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     1. 3. 4 便秘 长时间卧床不动, 食物长时间在肠道停留, 少纤维素刺激, 应加强患者床上活动, 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 并注意加强患者活动和纤维素摄入, 必要时给予口服缓泻剂或使用简易通便剂。     1. 3. 5 胃潴留, 腹胀 胃肠反应影响到胃排空活动, 是由于某些神经系统功能行使受阻, 胃黏膜缺氧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 应留意腹胀变化, 定时定量检测胃内残留物, 必要时使用吗丁啉等药物促进胃排空。     2 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小结    气管切开患者置管困难原因为气管软骨在后方。由软组织充填, 气管切开后, 由于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主要集中在气管管壁后壁, 两者共同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前壁, 再加上昏迷患者吞咽反应迟钝或消失, 咽喉部局部水肿是由于长期放置气管套管造成的, 造成插管困难。而使用水平位垂直置入, 插入时胃管与咽喉部形成角度减少, 胃管反折率降低, 螺旋运动插入减少对咽部摩擦力, 减少刺激促进胃管插入, 提高插入率 [1, 2]。减轻患者痛苦, 增加家属对医学技术操作的信任, 改善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可松, 廖巧玲, 蒋小剑, 等 .机械通气患者胃管留置方法探讨 . 河北医学, 2007, 13( 2): 192-194.     [2] 孙培芙 .柳春清 .重度颅脑损伤伴窒息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胃管置入护理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2): 279. 

  • 标签:
  • 简介:学生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传统教学中,常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逻辑体系来实现,学生往往觉得枯燥琐碎,没有意思,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以"半偏测量表头内阻"的实验为例,讨论一种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新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学生实验 问题情境 半偏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延伸护理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间,在我院救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负性情绪进行对比。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情况来看,观察组依从率为94.44%,对照组依从率为72.22%,观察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延伸护理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有着明显的改善,能够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改善,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加强自身防护能力。

  • 标签: 家庭延伸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 自我效能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