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感染病例专项监测从16家哨点医院监测李斯病阳性病例71例,采集阳性病例标本80份进行检测,对获得的阳性菌株71株进行分子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血清分型方法(SN/T 2521-201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诊断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进行血清学分型,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使用手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结果共监测到71例李斯病阳性病例,其中38例为围产期病例,33例为非围产期病例。80份李斯病阳性病例标本58.75%(47/80)来自围产期病例,20.00%(16/80)来自非围产期有基础病病例;来自于非围产期年龄>1个月~≤5岁、>5~≤60岁和>60岁人群分别为7.50%(6/80)、12.50%(10/80)和1.25%(1/80)。标本类型分为5类,73.75%(59/80)为血液,15.00%(12/80)为脑脊液,粪便、宫腔拭子、痰液各占3.75%(3/80)。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3个血清型,1/2b型、1/2a型和4b型分别占61.25%(49/80)、35.00%(28/80)和3.75%(3/80);7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经AscⅠ酶切,获得58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4株菌株,相似度为60.8%~100%。GX6A16HA0005、GX6A16HA0011、GX6A16HA0030、GX6A16HA0023、GX6A16HA0029和GX6A16HA0054为优势带型,依次包括4、4、4、3、2和2株;GX6A16HA0005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16年(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濮阳市;GX6A16HA0011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20年2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30带型包括的4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洛阳市、商丘市和郑州市;GX6A16HA0023带型包括的3株分离自2017和2018年,其中2017年中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29带型包括的2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开封市和濮阳市;GX6A16HA0054带型包括的2株均分离自2020年,分别来自平顶山市和安阳市;4株不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结论河南省李斯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围产期、老幼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类型主要是侵袭性感染;流行菌株血清型为1/2a、1/2b和4b,菌株PFGE分型结果呈现多样化,出现跨年度或者同年度不同地区、同年度同地区不同时间带型一致现象;应将多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在溯源分析中。

  • 标签: 李斯特菌病 血清学 分子分型 流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