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治疗患者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为结肠息肉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的80例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治疗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配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比较2组结肠息肉患者的生命体征、情绪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就组间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焦虑(SAS)、抑郁(SDS)情绪评分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 护理干预 生命体征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术前系统护理措施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应激状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从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4 月我院收录治疗的 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术前系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 SBP、 DBP、 HR、 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系统护理措施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 术前护理 甲状腺手术患者 术前应激状态及不良情绪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系统护理措施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应激状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从2017年1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术前系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BP、DBP、HR、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系统护理措施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前护理 甲状腺手术患者 术前应激状态及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官兵训练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应对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72例训练伤后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比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结果:心理干预前存在过度担心情况较多,心理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官兵 训练伤后 心理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一种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主要病理特征为毛细血管闭塞、微小动脉瘤和新生血管形成,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尚无法根治DR,因此对DR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是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反应是DR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促进过量活性氧化产物的产生,诱导视网膜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高血糖刺激下视网膜中不同来源的一氧化氮(NO)水平失衡也对DR中的毛细血管损伤、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改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NO与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氧化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DR中视网膜损伤,导致视网膜形态异常及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患者不可逆性盲。本文从DR的病理生理变化、DR与氧化应激、DR与NO以及NO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4个方面阐述NO及氧化应激在DR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氧化氮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阻断(end expiratory obstruction, EEO)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brachial artery peak velocity variation, ΔVp)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先后进行EEO试验和容量负荷(volume expansion, VE)试验,记录EEO前、EEO期间、VE前、VE后的MAP、心率、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各指标实验前后差值(Δ),记录EEO开始前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在EEO开始时、扩容前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ΔVp。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值(increment rate of stroke volume, ΔS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共纳入84例患者,有反应组43例,无反应组4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结果EEO试验前后和VE试验前后有反应组ΔMAP、ΔSV高于无反应组(P<0.05),心率差值(ΔHR)、ΔCV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O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EEO期间ΔVp和VE前ΔVp高于无反应组(P<0.05)。EEO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EEO试验期间ΔVp及EEO前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62、0.615、0.514、0.524、0.797;VE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及VE前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67、0.521、0.542、0.779。EEO期间ΔVp≥30.2%为截断值,敏感度91.1%,特异性81.8%,EEO前SVV≥8.7%为截断值,敏感度84.5%,特异性73.4%,VE前ΔVp≥27.6%为截断值,敏感度81.5%,特异性72.8%。结论本研究中,EEO期间ΔVp≥30.2%可对老年患者术中患者容量反应性进行有效预测。

  • 标签: 老年人 呼气末阻断 超声测量 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复张联合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胃肠手术患者64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9~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依次进行肺复张(保持30 cmH2O气道正压10 s)和容量负荷试验。于肺复张开始时采用超声测量ΔVp。于肺复张前(T1)、肺复张时(T2)、容量负荷前(T3)、容量负荷后(T4)记录MAP、HR、CVP、SV,计算各指标肺复张前后变化率(ΔMAPLRM、ΔHRLRM、ΔCVPLRM、ΔSVLRM)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变化率(ΔMAPVE、ΔHRVE、ΔCVPVE、ΔSVVE)。以ΔSVVE≥15%定义容量负荷试验阳性,分为有反应组(≥15%,R组)和无反应组(&lt;15%,NR组)。结果R组34例,NR组30例。与NR组比较,R组T2时MAP和T1,2时SV降低,ΔMAPLRM、ΔMAPVE、ΔSVLRM和ΔSVVE升高,ΔVp升高(P<0.05)。ΔVp与ΔSVVE呈正相关(r=0.829,P&lt;0.05),ΔSVLRM与ΔSVVE呈负相关(r=-0.876,P&lt;0.05),ΔVp与ΔSVLRM呈负相关(r=-0.819,P&lt;0.05)。肺复张联合ΔVp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8,诊断阈值32.3%,灵敏度75.3%,特异度88.2%。结论肺复张联合ΔVp(≥32.3%)可准确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

  • 标签: 正压通气 血管容量 肱动脉 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