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脱位后路融合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儿童脱位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及功能评价结果,统计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156.4±47.6)个月,术后半年时间随访发现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C0~C2角术后颈椎弯曲角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C2~C7角最后一次随访的曲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9.28±2.37)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14.44±1.28)分,大部分患者的恢复状态不错,病情较稳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值为77.35%,其中优秀有24例,良好有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后路融合术是治疗儿童脱位的有效手段,术后长期疗效良好,不会对儿童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成显著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儿童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融合固定 颈椎曲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改良数字化导航模板并应用于术中辅助椎弓根置钉,评估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脱位患者38例,根据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模板导航组(18例)和徒手置钉组(2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C臂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术中指标;术后采用Kawaguchi法评估置钉位置的满意程度,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进钉点坐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组间患者年龄、随访时间、疗效评估等参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模板导航组共置入70枚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置入75枚椎弓根螺钉。模板导航组在手术时间[(87.6±35.4) min]和透视次数[(3.9±1.9)次]方面均明显少于徒手置钉组[手术时间(124.3±56.6) min(χ2=3.734,P<0.05)、透视次数(12.4±4.7)次(χ2=4.3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在出血量[(84.5±55.2) ml]方面略低于徒手置钉组[(96.1±69.4) m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有相似改善;但是术后CT提示,模板导航组置钉Kawaguchi分级0级的总准确率为95.7%(67/70),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77.3%(58/75),χ2=2.6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术后实际测量的内倾角、头倾角、进钉点坐标位置与术前预设值基本一致,而徒手置钉组术后的各置钉参数与术前预设值均存在偏差。结论改良数字化导航模板应用于的辅助置钉操作简便、安全,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线暴露,且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数字化导航 3D打印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椎弓根螺钉理想进钉点及进钉角度。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椎64层CT扫描的2~6岁儿童,从中筛选出153例符合标准的儿童,每个年龄段中23~45例,平均30例,将符合要求的儿童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00例,女53例。测量双侧椎弓根螺钉在不同内倾角度时可利用间隙宽度。以及在可利用间隙宽度用达到最宽时的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进钉点到侧块与后弓内缘交点的水平距离,以及内倾角度。通过Sudent t检验分析性别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当钉道内倾角度与前后弓交点所在直线平行时,螺钉可利用间隙宽度最大(8.02±1.06) mm。钉道与侧块和前后弓内缘交点的连线平行时,钉道长度为(24.75±3.34) mm,进钉点距侧块与后弓内缘交点水平距离为(5.70±1.10) mm,最佳内倾角角度为(20.93±3.07)°。不同性别,患儿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P>0.05),进钉点至侧块与后弓内缘交点水平距离(P>0.05),进钉最佳内倾角度(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岁以下儿童椎弓根螺钉时,选择距侧块与后弓内缘交点水平距离为(5.70±1.10) mm做垂线与后弓水平中线交点为进钉点是安全可行的,钉道内倾角度选为钉道与前后弓交点所在直线平行(20.93±3.07)°时为进行儿童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最佳内倾角度。

  • 标签: 寰枢椎 寰椎椎弓根 颈椎重建术 儿童 计算机断层扫描 儿科 椎弓根螺钉 体层摄影术 上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