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upera编织型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102条患肢)采用Supera支架治疗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161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住院时间(5.78±6.92)d,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肢术后AB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25 比 0.30±0.33,t=10.66,P<0.001)。97例患者(99条患肢)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9±13.77)个月。随访期内,症状较术前改善者67例(69.1%),支架内狭窄30例(30.9%),截肢7例(7.2%),死亡12例(12.4%),无支架相关死亡。62条(62.6%)患肢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3、6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7.6%、87.8%和75.6%,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6%、95.1%和90.2%。结论Supera编织型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病变中短期疗效安全、有效。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腘动脉病变 支架植入术 Supera支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早期临床效果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1例髂股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年龄(69.7±8.9)岁(范围:61~82岁),TASC Ⅱ C级3例,D级18例。所有患者行股动脉内膜剥脱联合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收集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ABI、支架类型、围术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21例患者(21条患肢)均获得手术成功(100%),手术时间(248.8±104.6)min,失血量(134.6±127.3)ml。共植入46枚支架(自膨式裸支架32枚,球扩支架8枚,覆膜支架6枚)。术后ABI(0.59±0.20)较术前(0.31±0.13)增高(P<0.001)。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全身并发症3例,局部并发症4例。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58个月),总生存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4.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9.5%,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复合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中期通畅率较高。

  • 标签: 复合手术 髂股动脉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剥脱 腔内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54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03例,女性37例,年龄(69±8)岁(范围:44~87岁)。收集患者合并症、术前动脉瘤参数、手术数据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发生及二次干预等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多元回归分析远期生存预后因素。结果492例获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1.1%(492/54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3%(7/540)。48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1.7%(489/533)。随访时间45(63)个月(范围:1~133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104例,动脉瘤相关死亡31例,全因病死率21.3%(104/489),动脉瘤相关病死率6.3%(31/489)。1、3、5和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1%、84.0%、69.5%和38.6%,免于动脉瘤病死率分别为98.4%、93.3%、88.4%和84.4%。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0%(44/489),二次干预率为4.9%(24/4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2.15,95%CI:1.41~3.26,P<0.01)、术前动脉瘤破裂(HR=2.72,95%CI:1.78~4.15,P<0.01)和短瘤颈(HR=1.97,95%CI:1.07~3.61,P=0.029)是EVAR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VAR治疗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结果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支架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