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危妊娠孕妇中选取88例.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44例进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偶数编号44例进入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评估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干预前的ESCA和QOL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这两项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试验组评分结果比对照组还要高(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82%,比对照组的22.73%要低(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高危妊娠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同时口服米非司酮片;对照组单用利凡诺尔;观察两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开始时间及有效引产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胎盘胎膜残留率低;结论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加服米非司酮终止妊娠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利凡诺尔 中期妊娠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受精后第6天(D6)单囊胚在新鲜周期及解冻周期移植后的主要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6单囊胚移植的患者,纳入独立样本(即排除同一患者解冻或新鲜周期移植),选用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根据年龄、体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囊胚分级将新鲜囊胚移植与解冻囊胚移植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最终纳入新鲜周期组180例,解冻周期组540例,比较D6单囊胚在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新鲜周期组优质囊胚为102个(56.7%,102/180),解冻周期组优质囊胚为307个(56.9%,307/540);两组的基础FSH水平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9±2.5)、(6.4±3.8) U/L,P=0.334]。新鲜周期组D6囊胚移植的hCG阳性率[分别为32.8%(59/180)和48.1%(260/54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9%(52/180)和43.5%(235/540)]、活产率[分别为21.1%(38/180)和32.2%(174/540)]均低于解冻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产率略高于解冻周期组[分别为26.9%(14/52)和24.7%(58/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单囊胚解冻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新鲜周期,为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建议对D6单囊胚进行解冻周期移植。

  • 标签: 单胚胎移植 囊胚 妊娠结局 倾向性评分 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oley's导尿管球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Foley's导尿管球囊治疗)和对照组(缩宫素治疗)各13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引产成功率(97.8%)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8.9%)较低(P

  • 标签: Foley's导尿管球囊 促宫颈成熟 足月妊娠 引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评比两组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作比较,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低,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孕产妇心理护理中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孕产妇 心理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观察对患有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方法:文章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60例,为对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进行观察,将6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对整体护理呈现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汇总及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整体护理的一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比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要高,说明整体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存在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的可靠性。结论:以上研究内容显示,整体护理更适合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对患者整体的恢复更有利。

  • 标签: 整体护理 慢性盆腔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癌症的病发率逐年上升,人类健康受到重大威胁。目前对于肿瘤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纳对症治疗,目的是延长生活时间。循证护理方式是逐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专指医护人员结合研究结论,通过借鉴安全可靠的论据和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恰如其分的治疗护理手段。相较于被动服从医嘱的传统模式,循证护理拓宽了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自身的工作能力,努力提供优质服务。该措施已然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且在护理患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内科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MSLI)和OCT图像特征。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确诊的PIHS患者112例22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27.00±2.14)岁。平均PIHS病程(15.00±8.27)d。自觉有视物模糊、眼花、视觉疲劳87例174只眼。均行BCVA、直接检眼镜、B型超声、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 )、频域OCT (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仪行SD-OCT检查,采集断层扫描图像。应用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程序,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1次扫描同时获得基于488 nm的蓝光反射、515 nm绿光反射、820 nm红外反射成像,合成MSLI像。将眼底异常表现分为动脉痉挛期(Ⅰ期)、动脉硬化期(Ⅱ期)、视网膜病变期(Ⅲ期)。根据视网膜形态、厚度等有无异常分为表现正常和异常。结果224只眼中,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表现正常68只眼(30.36% );眼底表现异常156只眼(69.64% )。其中,Ⅰ期28只眼(17.95%);Ⅱ期40只眼(25.64%);Ⅲ期88只眼(56.41%)。SD-OCT检查,眼底表现正常36只眼(16.07% );表现异常188只眼(83.93% )。眼底表现异常的188只眼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86只眼(45.74%);RPE层脱离56只眼(29.79% );视盘水肿、隆起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反射增强和(或)厚度增加等46只眼(24.47%)。MSLI像中,眼底表现正常48只眼(21.43% );表现异常176只眼(78.57% )。视网膜水肿、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层脱离、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等伴有视网膜局部凸起结构改变在MSLI上以绿色呈现。凸起程度越高,颜色越深。与SD-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水肿范围一致。结论PIHS患者MSLI与SD-OCT图像显示的病变高度一致;MSLI可更清晰显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病变。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骨科护理对于临床医学来说,患者疾病的种类较多并且较其他科室来说复杂情况程度较高,所以对于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来说不仅要进行良好的治疗,还要加强护理服务。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了 120位患者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分别分为一般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服务)与加强组(在基础骨科护理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分别 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加强组在疾病知识掌握和患者锻炼的达标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都比一般组要高。差异在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结论显示,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来说,应该在基础护理服务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这样将有利于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锻炼程度,建立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疾病知识掌握 骨科护理 锻炼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呼吸科重症病人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本院呼吸科接诊重症病人6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2.94%,和对照组20.59%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14±1.07)分,和对照组(92.03±2.58)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呼吸科重症病人用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重症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呼吸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取的78位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人,对照组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51.2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度为97.44%(38/39),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6.67%(26/3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通过行PDCA护理管理,不仅能够延长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PDCA护理 白血病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中的300名经历了手术室治疗并接受了护理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这3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最后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结果。结果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我院声誉,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我院相关管理人员可积极采用此方法。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针对性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35%)比对照组(79.07%)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甲状腺 手术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间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接受了人性化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整理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各项心理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各项评价指标较手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满意度调查表数据,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在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方法:研究选取 80例患者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神经外科,以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 2组,对照组 4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 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分析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护理质量,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比较高, P< 0.05,差异显著。分析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2.5%,明显较高,更具优势,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中应用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具有降低压力性损伤,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 神经外科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时间护理模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30±13.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3±16.2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为93±2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分76±16.4分,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病死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7.2%,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时间护理 脑卒中 应用价值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5%,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在及时有效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推动和谐护患环境的构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溃疡 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