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总动脉(LCCA)-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夹层71例,胸主动瘤2例,主动溃疡5例,主动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P=0.033]。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瘤,与传统胸腹主动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胸主动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支架的成功释放以及良好的近端锚定效果,需要尽可能保留或重建锁骨下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通过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血管转流或转位技术可以重建锁骨下动脉以及弓上其他分支血管。本文对胸主动腔内修复术中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现状以及各种重建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锁骨下动脉 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vid手术在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瓣二叶畸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瓣二叶畸形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60(35±13)岁;主动瓣轻度反流7例、轻中度反流4例,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1例。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主动瓣反流情况,包括室射血分数、主动瓣反流程度、平均跨瓣压差、峰值跨瓣压差及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围术期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246.1±27.2)min,主动阻断时间(207.5±21.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5(3.25,9.25)h,重症监护时间(2.8±1.5)d,术后24 h引流量(418.2±299.0)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未见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显示患者人工血管血流均通畅,主动瓣轻微反流8例、轻度反流3例,平均跨瓣压差均<10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David手术结合主动瓣修复技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中度以下反流的主动瓣二叶畸形,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心血管畸形 David手术 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 简介:摘要1例严重主动瓣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和经股动脉主动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治疗主动瓣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情平稳。CT及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显示良好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根部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及技术难度高,现阶段仍以传统的胸骨正中开胸方式为主。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已广泛应用于主动瓣手术,但在主动根部疾病的手术较少应用。为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应用于主动根部大血管的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根部大血管手术的58例患者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主动阻断、深低温停循环、开关胸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二次体外循环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滞留、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出院转归等数据。结果显示,58例中死亡1例,无二次开胸、二次体外循环、切口愈合不良、二次气管插管和卒中等并发症。胸骨上段小切口可以作为一种更安全、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展的主动根部大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5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例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孕妇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1.7岁),孕周31~37周(平均35.3周)。其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5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瓣反流程度,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3例;主动根部直径40~60 mm(平均47.7 mm);合并马凡综合征1例,脑梗1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根据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观察指标: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等。术后定期随访再次手术及生存情况。结果6例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主动修复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0~12 h(平均5.7 h)。Bentall+Sun’s手术2例(其中1例同期行右冠搭桥术),升主动置换+Sun’s手术2例(其中1例行头臂干支架置入术),Bentall+次全弓置换+近端头臂干置换术1例,升主动置换+全弓及降主动支架植入术1例。6例患者体外循环167~350 min(平均275 min),主动阻断139~264 min(平均212 min),停循环15~40 min(平均31.7 min),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106 h(平均45.5 h),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8 d(平均5.7 d);术后产妇与胎儿均存活,产妇无二次开胸、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脏器灌注不良等并发症。6例新生儿中足月产2例,早产4例;出生体质量2 250~3 355 g(平均2 697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4~9分、平均6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分,其中轻度窒息4例。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66个月,复查CT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远端自体血管无扩张,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抑郁症死亡;6例婴幼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尽早手术,并根据孕龄及夹层病变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 标签: 动脉病,夹层 主动脉夹层 妊娠末期 手术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弓部手术中停循环温度及脑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以"主动" "主动弓" "脑保护" "脑灌注"和"aorta" "aortic arch" "brain protection" "cerebral perfus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2篇,其中包括3篇中文文献和39篇英文文献。对主动弓部手术脑保护措施中停循环温度和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深低温和顺行脑灌注是目前临床主动弓部手术中应用较普遍的脑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脑保护效果;同时,众多研究显示中低温和逆行脑灌注同样安全、有效。结论低温联合灌注保护策略正逐渐成为主动弓部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主流形式,但对于温度、灌注方式等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胸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脑灌注 停循环,深低温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夹层合并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治疗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共收治20例尿毒症合并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7.8±11.3)岁。18例血液透析,2例腹膜透析,透析时间为1周~11年,平均(4.5±3.9)年。17例接受急诊手术,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包括升主动替换+全弓降主动象鼻支架置入术5例;升主动替换+次全弓替换术5例,其中2例置入降主动象鼻支架;升主动替换+全弓替换+降主动象鼻支架置入术4例,其中1例前降支旁路移植1根;主动瓣成形(AVP)+升主动替换+次全弓替换术2例;Bentall+置入全弓降主动象鼻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2例术前破裂死亡,1例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仍生存。手术的17例患者体外循环125~401 min,平均(233.8±84.4)min;主动阻断81~292 min,平均(155.5±63.6)min;深低温停循环11~47 min,平均(28.2±10.8)min。术后3例院内死亡。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梗塞2例,气管切开、脑出血、一过性截瘫和手术部位感染各1例。术后随访3~61个月,平均(11.6±14.5)个月 ,手术患者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27%。结论对于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风险高。手术治疗近期结果满意,但远期预后不佳。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尿毒症 终末期肾病 透析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马甲包裹根部加固重建方法近端修复急性A型主动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45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双马甲包裹根部加固重建(DJW)343例(其中11例同时行瓣叶悬吊),Bentall手术81例,Wheat手术15例,未处理根部12例, David手术4例。对比分析接受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近期生存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DJW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死亡比例分别为10.5%和7.4%(P=0.403);体外循环(218.8±68.4)min对(240.2±59.8)min,P=0.011;主动阻断(150.6±47.9)min对(181.3±45.6)min,P=0.000。手术时间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随访(11.7±6.4)个月,随访期间9例死亡,DJW组7例,Bentall组2例,死因均与主动根部无关。DJW法术后主动瓣反流度为0.7±0.5,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结论DJW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A型主动夹层根部修复方法,早期疗效良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DeBakey I型主动夹层(ADIAD)术前发生肝功能不全(H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诊行ADIAD手术的81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MELD评分,按患者术前是否发生HD分HD组(MELD≥12)和非HD组(MELD<12)。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对远期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年龄(52.4 ± 12.5)岁。术前HD发生率26.5%。H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HD组明显升高(98.6%对94.5%,P=0.011)。术后30天死亡9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组20.0%,非HD组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高水平肌钙蛋白T(OR=1.921,P<0.001)和入院时心包压塞(OR=2.158,P=0.002)是ADIAD术前发生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DIAD术前HD的发生率较高。术前HD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入院时高水平肌钙蛋白T和心包压塞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功能不全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的相关性,为术中NIRS监测提供证据。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及经右腋动脉选择性单侧脑灌注的急性A型主动夹层的患者193例。NIRS用于术中脑灌注的监测,记录基础值和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最低值。根据术后有无卒中发生分为无卒中组(n=178,92.2%)和卒中组(n=15,7.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差异,并分析最低NIRS值和NIRS变化值[(基础-最低)/基础]与术后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与无卒中组相比,卒中组术前合并心房颤动(6.7%比0.6%,P=0.026)和低血压(26.7%比9.0%,P=0.031)发生比例更高。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卒中组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于无卒中组[(256.1±84.8)h比(217.8±58.4)h,P=0.020]。卒中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9.3±172.8)h比(35.6±45.6)h,P<0.001],气管切开(20.0%比1.1%,P<0.001)、急性肾损伤(73.3%比30.3%,P=0.001)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例(46.7%比11.8%,P<0.001),以及死亡率(20.0%比5.1%,P=0.022)均高于非卒中组。两组患者术中左侧和右侧基础NIRS、深低温停循环期间最低NI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卒中组右侧NIRS变化值大于无卒中组(15.2%±15.7%比9.2%±7.0%,P=0.006)。结论NIRS用于急性A型主动夹层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控制脑氧供需平衡具有指导价值,相较于最低NIRS值,NIRS变化值与术后卒中更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近红外光谱 脑氧饱和度监测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40~49岁未行术前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开胸心脏手术患者远期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09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因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及其他非冠心病行开胸心脏手术、年龄介于40~49岁的患者。据临床症状怀疑为冠心病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冠状动脉钙化者,术前予以CAG检查,其余患者术前均未接受CAG检查。术后对未接受CAG检查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相关性死亡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次要终点事件包括新发心绞痛、临床诊断冠心病;其他终点事件有心原性死亡及全因死亡。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出现冠状动脉事件将未接受CAG检查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事件阳性组和冠状动脉事件阴性组。记录未接受CAG检查患者的远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比冠状动脉事件阳性组和冠状动脉事件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共入选952例患者,年龄(45.2±2.7)岁,男性406例(42.65%)。73例患者术前行CAG检查,其中9例(12.32%)为CAG阳性,这部分患者同期行CABG。879例术前未行CAG的患者中,围手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内)死亡18例(2.05%),随访(61.6±25.8)个月,失访28例(3.25%)。术后远期随访中,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相关性死亡及接受PCI或CABG治疗等主要终点事件;4.41%(38/861)的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均表现为术后偶发的非典型心绞痛。远期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4.41%(38/861)、1.16%(10/861)、0.46%(4/861)。冠状动脉事件阳性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于冠状动脉事件阴性组[34.21%(13/38)比20.89%(164/785),P=0.045]。结论在我国40~49岁行开胸手术的非冠心病患者术前不常规行CAG检查是可行的,但需谨慎对待合并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脏手术 年龄 冠状动脉事件 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