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近期,儿童NCP病例逐渐增多,儿童发热门诊成为阻击疫情的第一关口。加强儿童发热门诊流程的管理,对于及早发现疑似患儿,早隔离,早治疗和预防发生交叉感染十分重要。本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诊疗、防控方案,基于各省市专家发热门诊的诊疗经验,提出了发热门诊防控策略,并从优化流程、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及消毒等方面,详细概述了普通发热患儿与疑似患儿的预检分诊、疑似患儿、确诊患儿的诊治流程、处理原则和具体措施,为NCP情期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及预防交叉感染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发热门诊 流程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 h比(45.72±26.96) h]、充血[(76.48±23.12) h比(92.44±24.31) h]、疱疹[(72.99±25.77) h比(85.09±26.62) h]、流涎[(45.44±24.96) h比(54.42±31.20) h]和畏食[(62.70±23.99) h比(78.71±30.54) 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 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 ng/L比(30.15±15.55) 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 mg/L比(19.83±14.57) 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 ng/L和(2.42±0.73) 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 ng/L和(7.32±11.5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2.21±3.34) mg/L比(2.99±4.81)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咽拭子治疗前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3%(32/49例)和40.6%(13/32例),与对照组[66.7%(36/54例)和41.0%(16/3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9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0例);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缩短总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咽部喷雾
  • 简介:摘要百日咳综合征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本文就百日咳综合征病原学、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