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护理对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88例,肿瘤已经侵犯门静脉血管或肠系膜上动脉,无法实施手术切除,患者拟于该院实施放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

  • 标签: 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 针对性护理 营养状况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退行二尖瓣反流(DMR)患者二尖瓣环(MA)静态几何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35例DMR(均为二尖瓣脱垂和Barlow样改变)患者作为DMR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舒张晚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面积(MAA)、二尖瓣环周长(MAP)、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二尖瓣环前后径(DAP)、二尖瓣非平面角(NPA)、二尖瓣环高度(AH)以及瓣环高度与联合间径的比值(AHCWR),并计算以上各参数的收缩期变化分数。比较两组间MA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两组MA在整个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静态结构:DMR组整个心动周期内MAA、MAP、DAP和DALPM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中期和晚期鞍形结构较对照组扁平(AHCWR:0.17±0.01比0.21±0.01,0.15±0.01比0.23±0.01;均P<0.05),其余时相鞍形结构相对保留。动态变化:对照组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出现收缩前收缩(MAA、MAP、DAP、DALPM减小,均P<0.05),鞍形加深(NPA减小,AH和AHCWR增大,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DMR组MA收缩前收缩和鞍形加深均消失(舒张晚期与收缩早期所有MA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期动态变化也较对照组减弱受损,表现为DALPM、NPA及AHCWR收缩期变化分数小于对照组(均P<0.05),除DAP外,其余MA参数4个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常人MA鞍形结构明显,且MA在心动周期内动态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收缩前收缩,鞍形加深现象。DMR患者MA明显增大,且MA鞍形结构在收缩中晚期扁平化。DMR患者整个心动周期内MA动能均减弱,收缩前收缩现象消失,收缩期动态变化也不同程度受损。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 退行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P=0.039、0.019)。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右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合并持续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纳入2019年5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术的HFpEF-PAF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集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复查心电图是否为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获取左心室压力-应变环,比较两组患者消融术前以及房颤未复发组消融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左心室应变及做功参数。结果研究共纳入30例HFpEF-PAF患者,其中4例术后3个月复查心电图提示房颤复发[复发组,年龄(63.25±6.40)岁,男2例];7例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房颤未复发且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19例[未复发组,年龄(61.88±8.50)岁,男8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的整体纵向应变(GLS)较低(2.41±0.64对8.00±2.83,P=0.028)。与消融术前相比,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GLS、整体做功效率、有用功及做功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射频消融术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HFpEF-PA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压力应变环作为心肌做功评估的新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心肌做功 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