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理论从详略度、聚焦、视角和突显四个维度分析了“很N”的识方式,发现对该结构的认识存在(1)由粗略到详细的过程;(2)由名词指称义到属性特征义聚焦的过程;(3)由“很N”到其他句子成分视角转移的过程;(4)以“名词”包含所有内容为基体侧显某一属性特征义,以及以“很N”描述对象为界标,突显属性特征义的过程。本文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名词的其他非常规语义结构解读。

  • 标签: 很N 详略度 聚焦 视角 突显
  • 简介:摘要 副名搭配为非常规结构,并不是所有“名词”都可以进入“很X”结构。这与该结构的语言环境紧密相关,包括(1)语义环境:隐喻转喻认知操作与突显属性特征;(2)句法环境:相邻吸纳原则与句法省略或隐藏;(3)语用环境:情景语境与经济原则。语义、句法和语用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下“名词”才能进入“很+X”结构。基于此笔者归纳出可以进入该结构的“名词”的条件式。语义、句法与语用之间的互动更深层次体现的是语言本体和语言发展及言语交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研究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解释新兴语言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 标签: “很+名词” “语义环境” “句法环境” “语用环境” “互动”
  • 简介:摘要:篇际性( intertextuality)是篇章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篇章性标准之一,指当前篇章与篇章生产者和接受者曾经经历过的篇章之间的联系,即一个篇章的创造和解读要依赖使用者对其他篇章的知识,这种知识作为情景性的重要因素渗透到篇章生产者和接受者双方的共有知识和语言共识之中,决定着一个篇章是否关联、是否具有意义,从而给篇章的生产和理解过程提供一定的社会、心理和认识图式,使篇章的交际功能得以顺利实现。本文对篇章语言学篇际性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程序性方法进行分析,以期给文学和其他文本的分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篇际性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当前英语话题作文写作及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不会写英文”的问题,存在教师“只教学生背单词、背模板”的教学误区。近年来学界虽然对英语作文的“话题”很重视,但对学生主体关于写作话题的思路历程考察较少。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建立基于写作话题的认知参照点模型和英语作文图式模型,并结合具体英语话题作文题目分析学生写作过程和教师引导策略。认知模型的建立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写作的具体步骤及思维路径,有助于指导学生分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并且也为教师开展写作课堂提供指导。本文为英语写作和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英语话题作文 认知参照点 图式 英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