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HD治疗的376例患者,根据治疗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340例。无菌采集血液、导管尖端或导管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穿刺次数、置管时间、透析频次和透析血流量等临床特征,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别于置管前、置管后1d、疑似感染、感染确诊后,检测血清PCT和HB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和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76例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6例(9.57%),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6.53%)、金黄色葡萄球菌(20.41%)和鲍氏不动杆菌(16.33%)为主;年龄(OR=1.853,P=0.037)、合并糖尿病(OR=1.978,P=0.013)和置管时间(OR=2.042,P=0.013)是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疑似感染后,血清PCT、HBP和联合检测诊断HD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38、0.836(P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相关性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信封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好,在HAMA以及HAMD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QOL评估中,观察组的整体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心理护理方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好,且有助于缓解心理治疗压力,正视疾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子宫内膜癌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联合人文关怀理念护理,进一步提升围术期手术成果,稳定治疗疗效和患者情绪。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90例,入组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