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血流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合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因PAE血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物学资料,并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AE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83例PAE血流病例,实际入选71例。在71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患者36例占50.70%。单因素分析显示,90 d内住院史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留置导尿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4);感染性休克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机械通气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 < 0.001);深静脉导管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 10分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4);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是CRPA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95%CI为1.182~46.674,P=0.032);多重耐药是CRPA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2,95%CI为1.520~22.450,P=0.010)。结论机械通气、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碳青霉烯类 感染 抗菌药 抗药性,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腺病毒感染的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775例,通过FilmArray检测84例为腺病毒感染。结果775例病例中检出84例腺病毒感染,阳性率10.8%。腺病毒感染全年散发,流行高峰为冬春夏季,尤其是冬季检出率20.8%,1月份检出率最高32.2%。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占47.7%)。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咳嗽(96.4%)、喘息(48.8%)、气促(14.2%)。15例(17.9%)伴有基础疾病,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最多(9例,10.7%)。混合感染53例(63.1%),合并人鼻病毒/肠病毒比例最高(21例,25.0%)。诊断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3例,肺炎76例,其中轻症肺炎55例,重症肺炎2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混合感染组住院天数、喘息例数、重症病例数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重症组住院天数、喘息症状、肺外症状、存在基础疾病、混合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儿童,冬春夏季高发,1月份为感染高峰。临床表现以高热、咳嗽、喘息为主。有基础疾病、喘息症状、肺外症状、混合感染的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FilmArray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病原,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腺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儿童 FilmArray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4年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肺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规范的引流管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切口I期愈合,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满意度100%;而2012年进行的同种手术80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满意度91.7%。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能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置换 人工关节 切口感染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