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坚决而果断铃声宣告高一期末考试结束。在铃声持续三秒钟内我迅速把一道选择题由A改为C,然后义无反顾地走出了考场。如果我动作慢一点,我就会被其他考生拖住,然后抓住我对答案,一对就是千秋万代不了结,最后我与他们之间太多太多分歧和

  • 标签: 选择题 期末考试 考场 哈姆雷特 左手 广播会议
  •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强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性格和学习方式方法上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面向现代化教育,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展开教学,是对新时代初中教师一大考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于此,差异教学法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上不同造成学习成效差异问题。差异教学法师根据学生多样性丰富性个体情况而实施针对性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差异教学,可以让学生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适合自身发展学习方法。文章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结合初中生个体差异和新课程要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措施,以期为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 标签: 初中生物 差异教学 策略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不同于广泛性转移,寡转移是肿瘤转移过程一种中间状态,积极治疗预后较好。随着放疗技术进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肿瘤局部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寡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动蛋白样6A(ACTL6A)在胰腺癌(PAAD)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TCGA数据库PAAD数据分析ACTL6A mRNA在PAAD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构建过表达ACTL6A质粒,转染至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ACTL6A对SW199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AAD组织ACTL6A mRNA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ACTL6A表达水平与PAAD病理分级(χ2=10.740,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χ2=10.285,P<0.05)密切相关,且ACTL6A mRNA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位生存时间[(475.233±362.267) d]低于低表达组患者[(605.529±484.75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1,P<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比(HR)=2.001,95%可信区间(CI):1.193~3.354,P<0.01]、ACTL6A mRNA表达水平(HR=1.156,95%CI:1.083~1.234,P<0.01)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1.950,95%CI:1.085~3.505,P<0.05)、ACTL6A mRNA表达水平(HR=1.152,95%CI:1.079~1.230,P<0.01)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CCK-8实验结果显示ACTL6A组24、48 h吸光度值(1.849±0.113、2.489±0.381)均高于对照组(1.087±0.044、1.067±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5,6.397,P均<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CTL6A组划痕愈合率[(72.700±2.425)%]、侵袭细胞数[(63.667±4.163)个]均高于对照组[(50.167±1.779)%、(43.333±3.5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8、6.466,P均<0.01),而细胞凋亡率[(11.733±0.907)%]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0±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3,P<0.01)。结论ACTL6A在PAAD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明显相关,具有显著促进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作用,ACTL6A过表达促进了SW199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 标签: 肌动蛋白样6A 胰腺癌 过表达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本文将从当前微应用开发框架技术出发,对移动平台下微应用开发框架主要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 标签: 开发框架 微应用 移动平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可重用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提出该技术在软件开发应用要点,并从组件划分与检索、组件选取、组件设计等方面阐述具体应用方法,力求通过该技术应用,使软件开发工作强度得以减轻,开发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可重用组件 软件开发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淋巴结转移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T)临床特点、诊治和伴淋巴结转移预后。方法2012年1月—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收治153例RNET患者,其中10例(6.5%)伴淋巴结转移,含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2~71岁,位年龄为56.5岁。结果10例患者肿瘤直径<1 cm者3例,1~2 cm者4例,>2 cm者3例。10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9例提示淋巴结转移;7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例提示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例行Miles手术,6例行Dixon手术,2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Dixon手术。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118个月,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9例患者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患者于术后40个月腹腔转移,综合治疗31个月后死亡。结论淋巴结转移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较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伴淋巴结转移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根治性切除疗效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蛋白3B(FNDC3B)在胰腺癌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蛋白网络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调控可能信号通路。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NDC3B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蛋白表达差异,用GEPIA分析FNDC3B在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mRNA表达差异。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胰腺癌病例资料,利用SPSS 25.0分析FNDC3B表达差异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胰腺癌患者生存曲线。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NDC3B相互作用蛋白网络。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FNDC3B在胰腺癌调控可能信号通路。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NDC3B在胰腺癌组织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1.038±0.103比0.341±0.027,t=22.807,P<0.01)。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NDC3B在胰腺癌组织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均<0.05)。FNDC3B基因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年龄(χ2=12.115,P<0.01)、病理分级(χ2=11.490,P<0.01)和N分期(χ2=3.962,P<0.05)密切相关,与性别、病理分期、T分期、M分期无明显相关(P均>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风险比(HR)=2.001,95%可信区间(CI)=1.193~3.354,P<0.01]和FNDC3B mRNA表达水平(HR=1.595,95%CI=1.051~2.421,P<0.05)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影响。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FNDC3B mRNA表达水平(HR=1.565,95%CI=1.011~2.423,P<0.05)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FNDC3B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FNDC3B低表达组患者(χ2=4.898, P<0.05,位生存时间为592 d比634 d)。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FNDC3B相互作用蛋白有FAM46A(分值=0.687)、ZNF469(分值=0.672)、B3GNT7(分值=0.647)等。GSEA研究结果显示,FNDC3B mRNA高表达样本富集到TGF-β、WNT、NOTCH、JAK-STAT、mTOR等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集(P均<0.05)。当FNDC3B基因表达上调时,上述通路被激活。结论FNDC3B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FAM46A等相互作用蛋白及激活TGF-β等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蛋白3B 胰腺癌 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3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经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3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7±16)岁;术前原发肿瘤分期cT3期、cT4期分别为22、8例;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cN0期、cN1期、cN2期分别为4、16、10例;术前患者临床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26例。3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评估环周切缘阳性21例、直肠壁外血管侵犯12例。30例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7(1.9~9.0)cm,肿瘤长径为5.4(2.1~10.0)cm。30例患者,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完整28例、错配修复缺陷1例,1例因治疗前未成功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缺失肿瘤组织错配修复资料。(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0例患者术前均完成短程放疗,其中3例未行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4例完成2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3例完成1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7例患者放疗结束至开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时间为12(4~18)d。30例患者行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放射性直肠炎、贫血、外周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分别为24、22、21、20、18、16、16、13、10、9、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30例患者经术前多学科评估,7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23例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30例患者,2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例未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患者未行手术治疗。27例患者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至行手术时间为14(5~141)d,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0、1分分别为13、14例,手术方式采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分别为24、3例,手术时间为(182±36)min,术中出血量为30(10~150)mL。27例患者,16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24例保留肛门。(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27例完成手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4)d、3(2~5)d、8(7~16)d。27例患者,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Ⅰ~Ⅱ级,其中2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切口出血、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7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48.1%(13/27),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为13、5、7、2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0期、Tis期、T2期、T3期分别为13、1、5、8例,肿瘤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分别为19、6、2例,肿瘤病理学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14、0、5、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3~29)枚,环周切缘阳性1例,R0切除26例,无二次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27例完成手术患者,21例行术后辅助化疗,疗程为4(1~6)个周期。2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0(20~29)个月。随访期间,14例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患者,3例发生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27例患者无病生存率为88.9%。结论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