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自我血糖监测(SMBG)点血糖计算不同的血糖波动指标与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获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住院同时接受48~72 h CGM及7点(三餐前、三餐后2 h以及睡前)SMBG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点SMBG数据计算以下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变异系数(CV)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SMBG计算所得)。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由SMBG计算的血糖波动各指标与由CGM获得的MAGE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前者对后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7点SMBG计算的SDBG为(2.02±0.77)mmol/L、PPGE为(2.75±1.13)mmol/L、LAGE为(5.62±2.13)mmol/L、CV为(25.92±0.77)%及MAGE′为4.11(2.84,5.92)mmol/L,均与CGM获得的MAGE[4.00(2.65,5.00)mmol/L]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14、0.499、0.588、0.533和0.473,均P<0.01)。以MAGE为因变量,SDBG、PPGE、LAGE、CV和MAGE′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SDBG进入方程(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SDBG为0.795[95%可信区间(CI)0.708~0.882]、LAGE为0.782(95%CI 0.692~0.872)及CV为0.769(95%CI 0.677~0.846),均大于PPGE[0.718(95%CI 0.620~0.816)]和MAGE′[0.704(95%CI 0.607~0.789)]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由7点SMBG数据计算的血糖波动指标(SDBG、LAGE、PPGE、CV和MAGE′)与CGM获得的MAGE相关性好,其中,SDBG准确性更高。

  • 标签: 糖尿病,2型 血糖波动 自我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饮食及血糖管理状况,评价结构化教育对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血糖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从参与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登记的成人T1DM患者中,纳入120例截至2019年12月已完整连续随访满5年的患者进行调查。对纳入患者进行最近3个月的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FFQ数据以获得患者饮食情况,并和《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推荐量进行比较,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各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合格问卷114份,合格应答率为95%(114/120)。每日碳水化合物仅43.9%(50/114)的患者达到了指南推荐的水平,50.9%(58/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脂肪,52.6%(60/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患者膳食纤维的的摄入量为11.33(7.23,15.22)g,远远低于25~30 g的推荐量,达到指南推荐摄入量的患者仅有7.9%(9/114);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均明显低于推荐水平,达到推荐水平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下。与GTT登记时结果相比,随访满5年的HbA1c值[分别为(8.87±2.33)%和(7.12±1.06)%]、血糖过高患者比例[分别为32.40%(36/111)和2.63%(3/114)]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达标率[分别为23.42%(26/111)和51.75%(59/114)]、坚持每日自我血糖监测≥4次[分别为27.03%(30/111)和65.80%(75/114)]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前广东省成人T1DM患者饮食质量低。低脂、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应该作为T1DM患者健康饮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T1DM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结构化教育可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1型 饮食摄入 饮食模式 结构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