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病理亚型等对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钩突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数、术前CA19-9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于74岁、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少于7枚、钩突切缘阳性、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低分化、淋巴结检出少、钩突切缘阳性和/或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伴标准淋巴结清扫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标准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淋巴结检出数、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关系及与预后的联系。结果标准组与扩大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淋巴结较少的患者N0期比例更高。淋巴结检出数与阳性淋巴结数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性不显著,阳性淋巴结数与淋巴结阳性率正相关。淋巴结转移部位与预后无关。结论标准清扫与扩大清扫对胰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差异不明显,较多的淋巴结检出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N分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淋巴转移 标准清扫 扩大清扫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极高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免疫化学疗法作为现今的标准治疗方案,仅能保证60%的总生存率。寻找新的临床参数和生物标志物,以更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分类和预后分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分析一系列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相关研究,对DLBCL的分型及其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免疫疗法 基因组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VISTA、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2018年非特殊类型的TNBC标本9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中VISTA、PD-L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究各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细胞VISTA表达的阳性率为17.8%(16/90),其表达与Ki-67阳性指数(P=0.0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数目(P<0.01)呈正相关。免疫细胞中VISTA表达的阳性率为71.1%(64/90),与肿瘤大小(P=0.02)、T分期(P=0.04)负相关,与TIL数量(P<0.01)、CD8+T细胞比例(P=0.03)、Ki-67阳性指数(P=0.02)呈正相关。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的阳性率为17.8%(16/90),PD-L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Ki-67阳性指数(P=0.02)、TIL数量(P<0.01)正相关。TNBC患者的免疫细胞中,VISTA比PD-L1阳性率更高(P<0.01)。90例TNBC患者中,85例获得完整随访,其中8例复发或转移,2例因乳腺癌复发转移而死亡。结论在TNBC的免疫细胞中,VISTA的表达率比PD-L1更高;免疫细胞中VISTA的表达与T分期负相关;VISTA可能是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免疫治疗